我有美麗的藍天,雖然沒有遮風蔽雨的教室
我有快樂的心,雖然沒有完整的課本
我有天真的笑容,雖然沒有漂亮的新衣服
我有許多朋友陪我長大,只要我有一間讓我可以讀書的學校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彷彿張藝謀電影中《一個都不能少》的場景,中國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的智喜學校,正上演著這樣的景象:孩子在瀕倒的土牆「教室」裡、7、8個孩子擠一張搖晃的桌子、3人共用一本破爛缺頁的課本,只會基礎加法的「老師」上著數學課。


「妳絕對沒辦法想像,當地的孩子有多困苦。」去年在印度旅遊,因而結識智喜學校校長外甥的台南縣下營國小教師陳玫瑜苦笑著說,她最初只幫智喜學校成立部落格,沒有太多想法,「但8月親自到智喜學校走了一趟,改變了我。」


陳玫瑜旅伴石筱郁出發到當地前,盤算「到學校看一下後就可到四川玩」,親眼見到學校的破落後,讓陳玫瑜和石筱郁留了下來。


收留藏族孤兒 越收越多

「我做這件事,身邊朋友都勸我踩煞車,但我若不做,一定會後悔。」陳玫瑜說,智喜學校最初由校長的父親巴俄紮鬥在1990年成立。巴俄紮鬥因經商致富,看到有些孩子因父母過世成為孤兒,就開始在家裡收留小孩。


其他地方風聞有收容孩子的地方,不斷把孩子送來,除了孤兒,也開始收容窮苦及單親的孩子。人一多,就不只是吃住的問題,也需要教育,於是開始轉變為學校的形式。現在學校收容多為小學學生,最小6歲,最大13歲。


語言隔閡 資源落差

智喜學校的校長本是喇嘛,因為是長子,巴俄紮鬥過世後便繼承家業與其他責任,經營智喜學校的重擔也落在校長肩上。陳玫瑜表示,孩子多,經濟壓力大、但當地資源又少,智喜學校經營愈來愈困難,加上校長是喇嘛,和現代社會有點脫節。如何找資源成了最大的問題。


陳玫瑜說明,當地經濟較好的家庭多半會將孩子送到縣城讀書,因當地屬藏族自治區,語言有隔閡,藏區孩子的學習和其他地區孩子已有落差,「但智喜學校狀況更糟。它們只教藏文跟數學,且數學也教得不好,因為老師不過是多讀點書的18歲孩子。」


當地教室是座土屋,最前方釘著一塊黑板,老師就站在前面授課,因採光不好,孩子有時還得頂著烈日、用手遮光,在風吹沙起的戶外學習。而雖智喜學校分低、中、高年級授課,但因師資缺乏,高年級孩子學的只是台灣小學二年級學的加法。


陳玫瑜曾想授課,但因語言不通,孩子無法吸收,她轉而教老師,「但老師程度也差,只能教進位加法跟借位減法。」



物資短缺 孩子堅持要學習

別說老師,學校的基本物資也很有限。以鉛筆為例,學生的鉛筆大多寫到短到不能再短。縱使是少掉筆頭的原子筆筆心,學生仍有辦法耐心一筆一劃寫出字來。陳玫瑜說,當看到小朋友拿著一根沒有筆頭、只剩筆管的原子筆心在寫字時,相當困惑「這要怎麼寫?」


「小朋友耐心地在簿子上反覆刻劃筆劃,時間一久,筆管的墨水便慢慢流出來,然後她們便趁機沾墨水多寫幾個字。」但因墨水是一大陀地流出,因此小朋友的簿子和手經常沾滿墨水。當地學生沒見過彩色的筆,因學生寧可將陳玫瑜送的三色原子筆塗在自己身上,而捨不得畫在紙上。


在缺乏物資、師資的狀況下,孩子更缺乏文化刺激與基礎認知。陳玫瑜到智喜學校時買了新的鉛筆盒送小朋友,鉛筆盒是袋狀拉鍊式的,裡頭放了海綿維持形狀。小朋友收到鉛筆盒後喜悅溢於言表,連海綿也捨不得丟掉。



一口吃掉海綿的女孩

某天午後,正當陳玫瑜拿著攝影機拍攝小朋友寫字的情況,隨著鏡頭移動,她卻發現一位小女孩手中拿著海綿毫不猶豫地一口咬下。「我實在太吃驚因而 愣了一下,眼看孩子就要咬下第二口,我連忙一把抽掉,著急地用中文告訴她不能吃、海綿要吐掉,但小女孩沒有任何反應,只是睜著大眼睛怯怯地望著我。」


陳玫瑜說,當時小女孩以無辜、受傷的眼神望著她,彷彿控訴「為何拿走我的東西?」突然間,小女孩的喉頭滑動一下,將咬下的海綿,硬生生吞了下肚。陳玫瑜帶著剩下的半截海綿去找當地老師,「沒想到老師居然不急不徐地回答:『不只她,已經有好幾個孩子都吃下去了。』」


因為窮困,智喜學校的學生還得自己做飯。吃食都由年紀大的女孩負責,上課上到一半,就得到廚房準備全校的食物;學校的碗也不夠全部的小朋友使 用,吃飯時只得相互體諒,輪流用碗。沒有碗,也沒有筷子,吃飯時,學生便忙著在倒塌的樹枝屋頂中尋找合適的樹枝當筷子。由於飲用水不易取得,學生還得到河 邊挑水。





陳玫瑜說,當地的孩子就像「放山雞」,校長與孩子一年四季都在感冒。陳玫瑜記得有次拍團體照,一位小朋友流鼻涕,校長說:「那就吸回去。」一聲 令下,所有的學生竟然一起吸鼻涕。每天都在咳嗽的校長自行打點滴,「點滴瓶不但泛黃,還有污垢,台灣獸醫院使用的恐怕都比較乾淨。」即便陳玫瑜感嘆「人命 好不值錢」,吃著白粥拌鹽巴的孩子依然滿足。





剝奪受教權 終結獨立意識

當地醫療與教育的缺乏,與藏族的政治環境不無關係。陳玫瑜認為,要統治、打壓一個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奪去受教權,讓人民缺乏意識、為生活疲於奔命。「我覺得那是一種變相的手段,不給藏族資源,加上政府講中文,語言又產生隔閡,久了,自然就不會想到獨立。」


即便如此艱困,學生仍舊想學習。清晨及傍晚時分,從門、窗滲進的微弱陽光不足以照亮教室,學生仍興緻勃勃地在室外讀書寫功課。每回上課時,學生的脖子都伸得好長,目不轉睛盯著黑板,專心聽老師上課,非常珍惜接受教育的機會。


當地有位學生顏貝,陳玫瑜特別有印象。顏貝的母親因難產去世,父親不久後也過世,剩下老奶奶相依為命。為了顏貝的未來,奶奶將顏貝送到智喜學 校,陳玫瑜到智喜學校時,正巧碰到顏貝的奶奶去探望顏貝。由於智喜學校附近都是高山,奶奶必須走上一天一夜才能到達,得知有台灣人到當地協助孩子,顏貝的 奶奶請校長轉交當地土產人蔘果,「那一小麻布袋,得花上奶奶幾天的時間去挖。」讓陳玫瑜相當感動,也加深幫助智喜學校的決心。



教育資源是當務之急

陳玫瑜說,當地孩子對目前的物質已很滿足,最大的想望是教育資源。除了文具、紙張、冬衣等物品外,當務之急是為小朋友蓋一所堅固的教室以及教師宿舍,才能吸引專業的老師長期停留。


幫助智喜學校之初,曾讓陳玫瑜傷透腦筋而想要放棄,卻因友人一句「莫忘初衷」而堅持下去。她笑著說,想起第一眼看到學生、心生「一定要幫助她們」的念頭時,竟有種「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的感覺。


比如,為學校募款建教室的目標是十萬塊人民幣,在期限前一天還募不到,但隔天卻不多不少募到十萬;又如冬衣募集的運費,竟有善心人士主動支付近6萬元;困於台灣公益法的募款問題時,財團法人台灣明愛文教基金會恰好出現,為陳玫瑜解決捐款帳號問題。


目前明愛文教基金會接手監督智喜學校的建校募款,陳玫瑜說,明愛文教基金會在中國蓋過不少學校,陳玫瑜信任明愛文教基金會,是因基金會會先請學校估算建校所需,透過基金會審核後,分階段補助學校建校,不足的部分再由學校自籌,讓她覺得可幫助學校自立,也不會浪費善心捐款。


除了經費還需各方支持外,陳玫瑜更希望有專業、具教育背景的志工前往協助當地老師的教育訓練。目前有一位馬來西亞志工自願前往當地教導兩年中文,希望銜接藏族與外界的落差。此外,也需要專業管理人士前往協助孩子的生活自理。


從事教職的陳玫瑜感嘆,幫助智喜學校後,才知道自己過去眼界太小。許多網友看到部落格訊息後,紛紛建議陳玫瑜許多擴散消息的方法,將智喜學校的狀況做成教材讓學校孩子觀看,掌握傳播生命教育的契機。


陳玫瑜教的是資源班的孩子,班上學生看完智喜學校孩子的狀況後,在陳玫瑜以「憐」上造詞與造句時,學生竟造出「智喜學校學生好可憐」的句子,真正懂得字詞意涵。


讓她印象更深刻的是班上一位小朋友,在得知智喜學校需要物資後帶來一包衛生筷。陳玫瑜一開始心想:「居然這麼不環保」,但沒想到那位學生說:「她們都用樹枝,所以我帶了筷子。」讓陳玫瑜很感動。


陳玫瑜笑著透露,有些家長得知智喜學校的狀況,要孩子捐出零用錢,也有家長藉機和孩子討論,可否將今年的壓歲錢捐出,讓孩子建立「自己也可助人」的觀念。


智喜學校在藏文的意思中,是指讓初始(fresh)智慧兒童快樂學習成長的地方,陳玫瑜表示,校長希望在盡可能平等的原則下,為來自不同村莊及世襲階級制度下的孤兒或單親孩子打造一個家,學校提供孩子生活支持及受教育的機會,讓她們有機會創造自己的未來。


智喜學校小檔案(資料來源:智喜學校部落格)

智喜學校投影片
線上觀看: http://ckbschool.googlepages.com/ckb.html
下載ppt檔: http://www.geocities.jp/ckb_school/ckbschool.pps
捐款帳號台灣專款帳號—劃撥戶名:財團法人台灣明愛文教基金會,劃撥帳號: 19143701(※通訊欄請註明:青海玉樹智喜學校建校專款,收到捐款後,會開立捐款收據並寄給捐款人。)
中國專款帳號戶名:尕瑪伊平,帳號:456-351-870-000-779-486-3,銀行地址:中國青海省西寧市中國銀行|
郵寄物資地址收件人:旺札(智喜學校)地址:中國青海省西寧市五一路泰和園十八號樓 1201房,電話:+86-13897417852
聯絡方式電子信箱:ckbschool @ yahoo.com.tw,部落格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ckbschool  學校地址:中國 青海省 玉樹藏族自治州 囊謙縣 覺拉鄉 嘎少村 智喜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