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新政府即將上任,政見中的愛台十二項建設將深切影響台灣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品質。台灣環保聯盟昨天舉辦記者會報告環境現況,提出對新政府的施政要求,希望總統當選人馬英九應兼顧生態與發展。


台灣環保聯盟會長徐光蓉說,1999年時環盟曾針對環境問題做過檢討,但環境問題迄今改變不大。尤其食品安全鮮少被注意,以2006年為例,台灣每人每年平均吃下50公斤化學肥料、0.4公斤的農藥,「將來我們都會變科學怪人」。


而垃圾不落地在都市中看起來似乎落實,但工業垃圾卻未獲重視,平均每人每年要為工業負擔7百多公斤。徐光蓉說,空污物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自2004年雖分別減少1/3與1/2,但減量仍不足,「民眾的肺癌比率節節上升」。


守護健康 防治電磁波

至於馬英九提出將打造世界第一個無線寬頻國家的政見,讓前環盟會長陳椒華相當憂心。她以蜜蜂逐漸消失的現象說明,已有研究證實這與電磁波問題高度相關。「北市背景值目前全台最高,不該打造全世界最高的電磁波國家!」


陳椒華希望新政府應訂立「電磁波公害防治法」,以預警原則為人類健康守望。陳椒華透露,中國在1988年就已立了防治法,其餘未立法的國家也紛紛提出防護 原則。若新政府不願立法,「我們都可能身處危險之中」。她進一步透露,目前也做了部分研究報告,將交由國際期刊認可,希望為台灣打造安全的電磁波環境,包 括高鐵應有無電磁波的車廂、小孩子應少用手機等內容。


燃煤發電 減碳淪空談

針對節能減碳的議題,徐光蓉也呼籲政府與企業節能,不該只要求一般民眾。徐光蓉指出,2003年,台灣每人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跟被要求減量國的平均排放量相當,但迄今仍持續增加,「而這與高耗能產業比重高最相關」。


徐光蓉以六輕排放的二氧化碳為例,一年總排放量為6,759萬噸,佔台灣全年排放量27%,即便扣除其燃煤電廠的排放量,也還高達17%。台灣的能源目前仍以燃煤發電為主,減量根本是空話。


不少學者認為,能源政策未能調整與非核家園願景相關,因此提出繼續興建核四廠的看法。但徐光蓉說,核能絕對不適合台灣。因為核能並非零排放,而鈾礦開採、 濃縮又需要能源。濃度愈低的鈾礦愈無開採價值,目前濃度超過1%的僅有加拿大,90%的鈾礦都低於1%、2/3的鈾礦則在0.1%以下。


徐光蓉指出,鈾礦濃度愈低,開採與提煉就會排放愈多溫室氣體,目前鈾礦已開始短缺,若要開採更低濃度的鈾礦,根本無法解決減量問題。此外,台灣現有機組都 很老舊,若要維持現有的核能比率,平均10到15年就要蓋新電廠。「我們買得到足夠鈾礦嗎?有那麼多土地跟錢嗎?」而新的科學資料也指出,核電廠下風處居 民的幼童罹癌率明顯上升,提倡核能者應好好考慮。


資訊公開 公民權鬆綁


近年許多大開發案在環評會中爭議頗多,癥結在於公民參與不足與資訊不公開,居民或環團為反對而上街頭,又易被集遊法「處理」。因此環盟也提出政府應公開資訊與廢除集遊法的訴求。


環盟學委會召集人施信民認為,現今地方型公投法從未舉行,就可看出現行公投法對公民權極為限縮,新政府應對此鬆綁。前環保聯盟會長郭金泉除希望新政府兌現選前支票,也希望馬英九儘速簽署選前環團共同提出的環境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