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上週日一年一度網路盛會
BoF2008的舉行,花花絮絮有許多blogger都寫了,於是在這裡我想跳過(是說才參加第一屆也無法梳理出較具系統性的東西),想談(提問)的是「如何利用網路、部落格作公益」,以及「打造未來媒體、前瞻網路新聞」兩場次的內容。


由於這次並非以網路使用者,而是媒體工作者的身份參與,因此我會比較期待這樣一個屬於blogger的場子,能夠產出一些不是部落圈的人因而不了解/不熟悉而忽略的觀點,這是我對於BoF做為「橋樑」的期待(若我沒有誤解)。


先談公益那場。主辦單位的用意是:「
當公益遇上網路,除了傳統的部落格串連、線上捐款和活動紀錄之外,是否還有可能激盪出更多的創意和潛能?」因而邀請了四個公益團體: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台北市行無礙資源發展協會、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以及「我們的希望地圖」團隊,分享它們的經驗。


但這四個公益團體所談,完全沒有碰觸到「除了傳統的部落格串連、線上捐款和活動紀錄」,主辦單位想談論的創意和潛能;基本上,都在談效益,談網路的好處、談部落格的影響力。對我來說,這種談法不但老梗,也使網路、部落格、部落客的主體性消失—所有講者都是這麼說的:「因為部落格很多人看,所以主流媒體來報導,所以我們有了效益。」


其實,我完全不明白為什麼要請希望地圖分享它們的經驗。如果希望地圖不是郝明義發起、沒有諸多名人加持,希望地圖跟轉貼貼紙似乎沒有太大差別。相對來講,行無礙談論的內容雖然仍不脫傳統想像,但至少它的作法提供了一個「行動&改變」的可能,只是很可惜,沒有再延伸。


延續對希望地圖的看法,部落格/部落客在這波行動中,就我的觀察,是被消費的,就如同人在馬祖的草爸
mur
的:「希望地圖出書就一點意思都沒有了,它應該是要抽一個走向希望的抽大頭地圖吧;然後地圖的終點是:馬英九!」因此,「BOF這種大場向來是台下比台上重要」的情況下,沒聽到台下對錢味的反動,有些遺憾。


而對關心社會運動的我來說,看到許多環保團體、社運團體成立部落格,人氣永遠非常少、資料永遠非常雜(如環盟),我更希望受邀分享的人可以多談操作細節,引導對網路不熟悉的其他團體穩定發展的基礎。並受邀者也不該是陽光和聯勸這種社福團體大頭,畢竟它們具一定形象、受眾明顯,要撐起來並不困難。


再來,是這一年多來自己一直很關心的公民媒體。雖然如同
PipperL
講的「時間,永遠不夠」,不過是否可能在下次舉辦類似議題時能有較聚焦的做法?這次公民媒體的場次聽下來,至少有一個疑問是我覺得在這次的講員陣容下可以好好談的,也就是—「公民新聞的想像跟定義到底是什麼?」


會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哲斌提了「開放、開放、再開放」,傳統媒體已經承認網路的力量;而鄭龜提出
GVO
的例子,「公民新聞並非一定要關注嚴肅議題」;而後瑞賓提出我覺得反動但有趣,且足以做為對談主軸的點—「公民媒體的發展是否相對剝奪專業媒體工作者的就業機會?」


試著回溯近一年來公視推的
Peopo
成效,其實我一直頗為不滿,在聽公視分享時,我一直跟阿潑埋怨「公視還是走傳統媒體路線」。會這樣說,正因為至目前為止還看不出公視對公民媒體/新聞有明確的格局。


公視今年連結各大專院校傳播科系學生,希望培訓她們的感知能力、挖掘在地新聞,但除了工作坊訓練外,對於支持公民記者的資源其實很缺乏。
Peopo
平台上雖然有很多人註冊,也有不少新聞,不過註冊未使用的人為數不少,如阿潑看到那串數字便立刻說「我註冊至今都沒用過耶」:P。


進一步看,這些公民記者縱使挖出好新聞,截至目前為止還是得靠其他商業媒體的傳播(公視還為此自豪),這麼說來,公民記者/媒體的實踐究竟是什麼?當傳統媒體不斷裁員,商業、主流媒體又消費公民的投入時,瑞賓的提問其實非常深刻啊。於是,不免想再說一次—沒有大亂鬥真的好、可、惜~!期待下一次,會有針鋒相對的時刻。


延伸閱讀:

BoF2008 感謝
首先,請跟我一起向史公萊姆與陳力致意

自由寫手互助組織的想像
稱職的洪水與適格的猛獸,Bof2008+PP6
傻事幹盡,blogger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