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核爆般地寫了這篇文章,加上小豬姐、苦勞、PNN、立報等獨立媒體不約而同地批判,效應也像輻射塵那樣擴散出去。但整體討論,卻依然呈現了預料中的結果,蠻遺憾。


冷靜想了一下,不知道是不是語氣的問題。(雖然小豬姐的報導很冷靜,但也被同一群人用同樣的方式罵);無論如何,我覺得還是要先道歉;因為用詞較激烈;雖然在文章中並未指名道姓,但仍可能演變成該篇文章留言中網友所認為的:憑什麼罵這些教授的觀感,甚至認為我推翻了這些教授曾有的努力─即便我未曾有那樣的意思。


道歉,是收斂彼此情緒的一個舉動,這代表,有些事我覺得應該要說得更清楚。也希望話能被聽得更清楚。


這場遊行,到底該不該辦?在我來看,該。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然而「現在」是什麼時刻?是一週、兩週、一個月還是更久?以媒體角度來看,能立即做反應當然最好、最有版面與新聞性;但遊行不是記者會,遊行需要蓄積能量、群眾、情緒與基本的金錢實力。要讓一場遊行活動的發言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能撐起一場遊行的經費是最基本的事。


反核的歷史當然複雜糾葛,但它終究是個,也必須是全民議題,甚至它比國光石化、中油更新等事件更具有全國話題的可能性─這次日本福島事件很明顯地傳達了這件事,核災發生無關黨派藍綠,死生界線明明白白。


反核的議題,可以說在民進黨執政後完全沒落。貢寮居民的低落是一回事,環境團體幾乎被抽空才是嚴重的事。在那之後,幾乎都是單打獨鬥的模式,學者教授參加一次次的會議講一樣的話,但沒有群眾。政治決定需要群眾改變,但這個群眾必須是不會被任何事帶走的、能區分如何有效地利用政治力量,而不再向過去被整碗捧去。


然而,做為台灣環盟過去台北分會的綠色公民行動聯盟,長期沒有資源─沒錢、沒人、無法靠自己的力量養起一個專職,而必須長期倚賴政府接案且無關能源,這樣的團體,要怎麼讓大眾,跳脫出過去反核等於厭惡國民黨等於獨立的路─當這個團體的資源(錢與人與動能)都被吸附走了而更演變成藍綠對決的「政黨」(而非政治)事件,320的這場遊行,註定難以辦理。


這次遊行,據小豬姐轉述這次活動的總指揮高成炎教授所說,他在舉辦活動前確實取得了貢寮居民、前鹽寮反核自救會長吳文通的同意才舉辦;但於此同時,也要求要交一萬塊才能掛名為「主辦單位」,但大家都不交。我還沒去詳問,其他環境團體為什麼沒有交。我自己的推測與觀察,有的可能是交不起這一萬塊,有的則可能是多數團體似乎表達過不該這麼倉促舉辦。也就是,在時間點上沒有取得共識。時間對一場遊行是重要的,因為必須花時間去告訴這一週來被日本核災不斷轟炸的島民們這件事有多重要、有多跟自己相關。


是,尤其是後者。


日本核災看似很近,但離我們也很遠。媒體的確不斷報導或比對台灣有沒有可能那麼發生核災,但是都沒有抓到重點。鬧得最大的就是水閘門三十分鐘關不關得上這種事,還鬧到馬英九去看,但關得起來、可以很快關起來,並不等同於擋得了海嘯。


核電廠發生事故有哪些環節?以日本福島來看,是電力和冷卻系統。這兩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閘門平常沒在擋的地方叫海水的進出水口,也就是把海水引進到核島區做二次冷卻用的,所以電廠會出問題的其中一個問題,是水。沒有水就不能冷卻。為什麼可能沒水?進出水口被堵住了。第二,是電力,好,那為什麼會沒有電力?因為海嘯。


於是我們可以來看,如果關鍵在於海嘯,台灣的電廠安全嗎?媒體透過台電告訴你,超安全。因為我們的電廠都位於十二公尺高,有海嘯來還有三道門可以擋超高浪。所以媒體就相信了,既然台電說閘門能擋,那我就質疑你多久可以關,因為福島的浪十分鐘就來了。


問題是這次福島的海嘯長什麼樣子?一是高二十三公尺(最新消息指出)、二是它發生時把大船、馬路、車子、建物一併掃過來打進核電廠的進出水口(福島電廠配置:進出水口─冷卻與電力系統─核島區),閘門真的擋得了嗎?好,就算閘門擋得了,需要靠海水冷卻的核電廠還能冷卻嗎?


過去核一、核二廠多次發生進出水口被堵住的情況,也有緊急停機,只是好在不嚴重。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台灣真的發生海嘯,進出水口有那麼多龐然大物或是泥沙(福島的海嘯是大黑浪),那麼電廠還取得到水嗎?


其次,取水需要電力系統,大家只知道福島沒電了、被海嘯打壞了,台電跟媒體說沒關係沒關係,我們有氣渦輪機也有柴油發電機,不用靠電也能發。問題是福島也有啊,那它怎麼出事,我們備用品比人家多,就等於電力系統絕對不會出事嗎?沒人問。媒體沒有講。


台電跟你說十二公尺、有閘門、有備用電,另一方罵一罵說啊核災真的很危險。那還是沒交集的,你所能號召的多數還是原本的人。


因此,當沒有組織、沒有經營、沒有傳播的反核團體,對上一般人認為核電是必要之惡的這種情況,他會相信誰?我不否認會有民眾看到福島事件絕對會認為核能太可怕了,但當政府宣傳不蓋核電廠或缺電、我們會保證電廠安全時,一般民眾真的會那麼恐懼到不行而上街反核嗎?


從感知、表達反對,一直到上街頭,從來就不是一蹴可及的路。據我了解,不少團體不想那麼快就發起遊行,就是希望能夠有時間動員,如何利用日本核災把台灣的問題講清楚,號召公民上街,我覺得這才是反核運動奠基的開始,因為一旦不拉出另一條有別於過去藍綠鬥爭的戰線,是不可能重新累積群眾的。


但是遊行還是辦了。


當其他團體不交錢或交不出錢(拜託不要再講什麼不掏錢就是不想真的反核,太爛的梗),而台灣環盟一心一意想要抓著「媒體的眼光」而舉辦但需要錢怎麼辦?一萬塊,對政客實在不算什麼(噢我收回上一篇免費搭舞台這句,看來他們有交錢)。


我很尊重運動的前輩們,更別說有些還是長期訪談的受訪者;在反核運動落敗後,依然可以看到很多前輩在努力,比如徐光蓉老師、吳焜裕老師,參加多場台綜院辦的石化政策會議,一直強調產業轉型等問題,在沒有記者去採訪時依然努力;徐光蓉老師當環評委員時,擋了多少案子,都要感謝她。她甚至因為梗直而不接案。吳焜裕老師近年更對中科、國光著力頗深,沒有他,健康風險評估這一塊根本是許多人陌生的領域。

因而我不可能批評這樣的學者,也因為我沒有參與遊行的策略會議不知道到底執意要辦且讓場子失控的情況是怎麼演變的,因此我憤怒歸憤怒,我並沒有胡亂點名─我沒看見的,我不知道的,我不說。但320的場面失控,必須討論,因此才以台灣環保聯盟為主體。它是主辦人,這樣的提問不可避免。甚至於我認為,環盟必須面對的不只是場子控制的問題,反核的長久戰,沒有經營出自己的群眾是沒有可能的。國、民兩黨的開發案,不會停的。


另方面,我不覺得掛名主辦一定是錯誤,政治人物講話也不是不可以,但重點在於他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承諾了什麼嗎?有避嫌(政黨初選)的自制力嗎?我不覺得這些前輩們真的沒有想過政治人物會帶自己的宣傳車來、會帶旗幟和布條來;那麼在活動前卻沒有把遊戲規則談清楚就是會產生問題。但當天的狀況是失控的,政客喊了反核就可以優先於綠盟優先於電廠附近的居民說話且政客說很久又延遲遊行時間超過半小時行走時政客的選舉旗幟隨風飄飄但主持人卻連口號都喊不好─這只隊伍行經的街道的住民與路人到底怎麼看?這無法預料。但當充滿選舉的圖騰都能拿下,政客只是乖乖走在其中,我相信「反核」的主題會更聚焦,不是嗎?


我所質疑的也就是這件事,僅此而已。


所以那些看到民進黨被罵就開槍的,我想可以停了。當然要這樣繼續下去鬧,也沒什麼;只是更讓人知道捍衛政黨正當性被擺在最優先時,收割這件事就永遠會重演。


對了,要反核,可以從先捐錢給綠盟讓他們得以專心經營組織開始。也別忘了參加每年的諾努客;當然,真反核,430那天別忘了上街頭,我們那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