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爭議的深澳燃煤電廠更新擴建計畫環境差異分析,歷經三次專案小組審查,在三月十四日的環評大會中,獲得通過。但新北市強調,絕對不核發生煤許可給台電使用。

一座通過開發的電廠,卻將面臨無煤可燒的窘境。深澳電廠的開發,為何拉鋸?它的通過,又將掀起什麼波瀾?

深澳電廠通過審查前一天,潛水教練王銘祥帶著我們出海。這片蕃子澳灣西側海域,是基隆市目前碩果僅存的天然海灣,和臨側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深澳灣,共同孕育海底的珊瑚礁資源。但早年這片海灣,曾經因為一旁的山坡被當成垃圾掩埋場而奄奄一息。

這座垃圾掩埋場後來改設為潮境公園,目前正由基隆市政府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協同復育,希望能結合現有眾多遊客參訪的海科館,轉型成為集觀光、保育為主的基地。以海洋意象為建築概念設計的海科館,以「海洋永續發展」為使命。不過很少人知道,海科館的廠區前身,其實是北部火力發電廠。這座電廠源自於台灣總督府為了執行大日本帝國南進政策而興建,在當時是亞洲最新式的火力發電廠,也是唯一填海造陸的火力發電廠。

北部火力發電廠從1939年開始發電,一共有四萬千瓦的裝置容量,是台灣以農養工的重要推手。隨著經濟發展需求愈來愈高,台電在1960年,又在深澳興建了深澳電廠。不僅如此,為了減緩深澳、協和、林口電廠接收油料的壅塞情況,中油於1974年,在深澳灣興建油港。可以說,這兩座灣澳,形同北部能源的重要支撐基地。但海洋生態因此巨變,當地居民,也深受煤灰污染。

1983年,北⽕除役;1987年,提供深澳電廠燃料的建基煤礦收坑。居民正等待深澳電廠除役、迎來藍天。台電卻在2006年,以北部供電能力不足為由,提出深澳電廠擴建更新案。不僅如此,還要在北火所在的蕃子澳灣西側海域新建卸煤碼頭。王銘祥潛水發現,這片海灣水下有豐富珊瑚礁生態,且王銘祥近年和潛水志工在這邊置放細竹,打造軟絲產房。每到春天,軟絲就會在這產卵,目前已復育超過百萬尾軟絲。海科館站在保育立場,也反對深澳電廠興建。

居民與基隆市府對地方轉型的想像,讓台電停止深澳電廠的工程。這也使這座人口外流的小鎮,開始吸引新移民入住。

臺大歷史系教授衣若蘭,從小在台北市信義區和南港邊界長大。但她兒時,住家不是繁華商業中心,而是後有四獸山、前有水田的景致。童年經驗形塑她的價值觀,更培養她日後跟丈夫移居到深澳的動力。

為了給孩子有大自然的童年,衣若蘭舉家搬遷。儘管必須通勤一小時多上班,她也甘之如飴。豈料2017年,台電以核一、二廠即將除役、北部供電不足的理由,再度提出深澳電廠更新擴建案。這一次,台電把原本要蓋在蕃子澳灣西側的卸煤碼頭,移到深澳灣內,也把電廠裝置容量,從一百六十萬千瓦,降低至一百二十萬千瓦,希望以此通過環差。

環保署審查深澳電廠更新擴建環差案時,環保團體和當地居民,來到環保署前呼籲行政部門停止開發。審查場內,另一派居民,卻輪番上陣表達支持。

在深澳土生土長的深澳里長曾素貞說,居民當然知道燃煤電廠會帶來污染。但他們不是盲目支持,而是看見了台電的努力。「本來我們也是都反對,整個里民都反對,後來台電一直溝通,說在林口已經用最新的機組,已經完全看不到污染,那我們里民就大家認同說,就到林口去參觀一下。結果我們到了當地去參訪,確實跟我們早期電廠有完全不一樣。」自從深澳電廠除役、建基煤礦關閉,深澳里的空氣變好。但人口也逐漸流失,曾素貞認為,既然電廠承諾新建後會改善污染,說不定能再度帶動地方繁榮。

但這富麗漁村的夢想,是不是真的能夠實現?

縱然不是假日,深澳漁港依然有著絡繹不絕的遊客,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一窺罕見的象鼻岩地景。除此之外,這裏的蕈狀岩也非常完整,連結著單面山結構與海景,有豐富的觀光潛力。長期在此進行生態調查的梁珆碩認為,未來卸煤碼頭的建設,不僅會破壞整體景觀,也將衝擊漁業資源。

「蓋了防波堤之後,因應大型船隻的進入,這個地方漁船也會改道。所以之後深澳漁港的漁船呢,改道位置會從這個緩坡的岩石海岸環境走過去,但是問題是船隻要通行,水深就要夠,這邊水下很多礁石水深不足五公尺,在這前提下 要維持航道通行,勢必要在這邊抽砂挖深。這邊一旦抽砂或是挖深,直接衝擊珊瑚礁跟季節性出現的海藻分布的棲地,棲地一旦被破壞,對於這地方的漁業資源影響很大。」梁珆碩說。

未來台電將在此興建的兩道堤防,分別長490公尺與390公尺,其中電廠的溫排水,將從490公尺堤防紅下排出,也讓漁民相當擔心。

不僅跟著王銘祥從深澳灣向西行駛,海面矗立著被腰斬成片段的堤防遺跡。環評委員認為,十年過去,自然環境已有巨大變化,擔⼼河海工程會抵擋不了氣候變遷的衝擊隨時空變遷的不只自然環境因素。近年民眾對空污的忍受度愈來愈低,新北市府主張台電應選擇更乾淨的能源。環保團體也主張,除了生態與空汙衝擊,深澳電廠的設立,也將影響減碳成效與能源轉型,希望環保署退回此案
空污疑慮、生態爭議,加上能源轉型目標衝突,讓環評委員在三次專案小組審查後,做出重做環評與修正後通過兩案併陳決議,要求台電釐清爭議提送大會討論。台電強調,為了預防北部缺電風險,興建深澳電廠來提升備用容量,有其必要。但關於必要性與環境衝擊的爭議,環評委員認為台電的答覆,都不夠清楚。

多數環委都對台電回覆不滿,但閉門會議卻沒有共識。最後以主席詹順貴投下贊成票,獲得修正後通過結論。詹順貴強調:「這個不是一個新的開發案,他只是一個環境影響差異分析,那就是比較前後差異,後面變更有沒有更好,有才能接受。在投票前我已經說明,比較前案跟後案,環差變更確實有比較好一點。這只是就前後比較,所以我們也做了上位政策建議,要求要把能源配比路徑盤點出來。」
然而,環差案通過將近一個月,能源配比路徑,依然相當模糊。爭議沒有因此冷卻,反而延燒成政治風暴。當這場爭議,又遇上核⼆二號機重啟,能源轉型,是否可以安然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