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9的文章顯示全部
車塵已遠,他親見了死亡

動筆寫《 Goodnight & Goodbye 》前,去了趟浮洲。臺藝大校園裡的老舊空間,有一嶄新、時空膠囊狀的展場。潔白光滑的椅,燈光是冷調的白熾。觀展的人會戴著耳機聽小說家駱以軍朗誦小說《翻牆者》。遠遠看,人彷彿被密封在裡頭。醫院,或療養院似的地方。現實裡駱以軍朗誦的故事主人翁原型,也曾去到那隔離的空間 ——   ❝ 故事必須是這樣。   他們的故事,注定斷裂、缺胳膊少腿、很難有較長的延伸,因為故事的主角不是他們,而是這些房子。 ❞   駱以軍形容,寄居在這房子裡的人的生命…

Read more »
豐收社區保樹記

開車進入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兩旁是高大茂盛的芒果樹。這些樹早期從中正大學所在的三興村,一路延伸四公里到豐收社區。這些芒果樹,是當地村民在日治時期時被強制勞動種植的,如果沒顧好,還會受到處罰。儘管不是愉快的開始,隨著芒果樹茁壯、成長,夏日的芒果果實成為居民貧困生活裡意外的驚喜,這讓芒果樹與居民的生活,有了愈來愈緊密的連結。 一九八九年,中正大學預計要在民雄興建,豐收社區的五穀王廟捐地興校,但為了開闢連接學校的外環道大學路,這茂密的芒果樹海,有三分之二被牆破砍掉,種上快速成長的黑板樹。這段過程,讓豐收社區的居民下定決心要保衛剩下的…

Read more »

幾天前公視台語台抽獎還是紅包袋什麼的貼文,幾個朋友轉轉,拍案叫絕,但我始終笑不出來。還不到什麼倫理不倫理的問題,純粹覺得不好笑。可能長期以來笑點一直不在政治,缺乏幽默感。 這幾則貼文後來衍生了一些效應與爭議,但沒有討論。自然是不可能的,畢竟台語台的主管對於這樣的經營方式似乎樂見其成,或 不覺有太大問題 。而公視的確總因為是納稅人出錢,被迫背負無比大的道德包袱。然而說到底這問題無關是不是納稅人給錢,而是媒體其中一項元素本就規隸於公共。因而在相較其他本就被認知「算了就是有立場」的媒體機構來說,以公視台語台小編事件思考「隸屬於公共的公視,…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