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生院地下水壓問題大辯論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地下水壓會不會影響新莊捷運?捷運局在實驗過程有無失職?為解決前天捷運局不回應的困境,議員李文英、張茂楠邀集大地專業工程師、捷運局官員針對地質鑽探報告、透水係數錯誤進行討論,釐清事實。


捷運局不知滲水問題

捷運局北工處長吳沛軫表示,如果數據確錯誤,「一定會做糾正跟彌補」,並在議員提問下坦承「今天才知道有這狀況」,對工程可能產生問題一無所知。李文英相當不滿,吳沛軫澄清:所有規劃是分層規劃,「我不知道不代表推卸責任。」


大地技師工程師王先生說明,5月14號受邀參加工程會技術探討時,即針對台灣世曦顧問公司探勘實驗問題出錯進行質疑。錯誤包括?DB22號孔的地下水位資料,比正常數據多出20多公尺、近7層樓高。


其次,捷運局採精度較差的變水頭試驗,無法掌握攸關該試驗成敗的關鍵因子。抽水試驗K值誤差高達1百倍,也缺乏地層擾動帶地下水位調查資料。「這些台灣世曦顧問公司工程師周功台皆當場同意。」


王先生指出,台灣世曦顧問公司也認同捷運機廠的水文問題最嚴重。5月21日工程會討論時,曾重新更仔細地說一次,但捷運局對此仍無回應,只承諾工程會主委吳澤成書面回應,但至今沒有下落。王先生就技術問題寫成公文,發給工程會與捷運局長。


雙方未有共識

王先生說,正確鑽探應有主要抽水井抽水,在一定距離處另設至少兩座觀測井,且觀測井需位於同一軸線,才能判斷抽了多少水、而地下水下降多少,「但捷運局用的抽水試驗只有一個觀測井,根本無法做。」


王先生透露,捷運局共設了6個觀測井,都不在同個軸線上,觀測井周邊影響範圍都該是均質影響材料,「但捷運局的觀測井,一邊是受壓含水層、一邊不是,迴避樂生院位在超高水壓地層的問題。」


周功台說明,會有此問題是因含水層太厚,抽水井無法完全貫穿卵礫石層所致,「因早期地物影響,所以無法配置很整齊十字型的觀測井」,確實得出大幅度誤差問題。不過周公台認為此數值雖不全對,也不全錯。


王先生駁斥:「含水層很厚不能貫穿是地質上相當普通的問題,但工程專業本來就有公式可解決無法貫穿問題」,周功台所提並非關鍵因素。王先生直指,不論保存 立場,光就施工安危討論,實驗是否錯誤才是徵結所在,雖捷運局設了6座觀測井,但一半以上抽測時皆無法計算。周公台默不作聲但點頭示意,坦承鑽孔抽出數據 並無變化。


不過周功台認為,即便觀測井在不同軸線,數據也可能因地層變化有所誤差。對於此王先生表示:「我同意地層也會影響,但不同意因此可以接受錯誤數據。既有危及安全問題,就該重做試驗!」


王先生說,一般而言,大幅開挖修坡、坡面平均坡度越小,就越安全。「但這只在以滑動破壞為控制因子的坡面正確。」但就新莊機廠基地來說,斷層剪裂帶在受超 高地下水壓作用背景下,會因解壓後吸水回脹弱化,導致湧泉機會大增而有坡面崩解等風險,在超高地下水壓存在情形下,開挖最少才是最安全的。


北工處長:若出問題願負責

青年樂生聯盟成員許博任質問,過去施工曾造成台南舍、五雲舍崩塌,捷運維修廠上方民房也曾龜裂,「這都超乎捷運局意料」,如今專家對鑽探資料指出質疑,「別說保留樂生、機廠安全,你們要怎麼讓大眾相信施工不會出問題?」


吳沛軫並未正面回應,反而說:「我們是受害者、廠商也是受害者!」氣得議員齊罵:「你們都是受害者,難道人民是加害者嗎!」吳沛軫支吾無法回應,周功台則話鋒一轉表示這份報告是「承包商」工信工程所做。


吳沛軫表示,回去將檢討這份報告,若有錯誤一定追究,「公家機關負責的工程,我們無法完全保證安全,但一定會負責。」王先生則立刻表示不同意,「雪山隧道有人死、多花1百多億,誰負責?」


王先生表示,他自己也是基層工程師出身,「如果業主不允許顧問公司犯錯,那它就一定會犯錯」。王先生透露手中還有顧問公司造假資料,希望捷運局不要一錯再 錯。「台灣發生的重大災害,哪個顧問公司負過責?不要為難基層工程師!議員要求捷運局立刻了解問題根源,釐清事態,才能確保新莊居民安全。


抽水試驗失敗原因檢討表(資料來源/青年樂生聯盟)


錯誤\試驗本案鑽探報告中抽水試驗正確抽水試驗
觀測井配置設計錯誤北側觀測軸線僅有HC-DB-22觀測井,南側觀測軸線僅有HC-DB-35觀測井,因同一軸線僅有一組洩降觀測紀錄,無法計算透水係數K值以抽水主井為中心,應至少設2條觀測軸線,並至少要有2個有效觀測井
選址錯誤北側觀測井軸線含水層為非受壓水層,南側為受壓水層,抽水試驗位於兩者交界處,含水層供水行為極其複雜,數據混亂抽水影響半徑範圍內皆應是單一性質含水層(均為非受壓水層或均為受壓水層)
可能誤差無法計算出透水係數K值視含水層均質與否,一般誤差為20%~100%


小檔案:透水係數

透水係數是表示土或岩層透水性大小的一個參數。在數值上等於水力坡度為1時的地下水滲流速度。其大小隨岩石性質而異,是計算地下水流量、水井湧水量、水庫和管道滲漏水量及水工建築物地基設計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資料。

留言

匿名表示…
我是一名讀者,我想要的是真實的新聞,重要的新聞,而不是無關緊要的消息。

這就是我要的!!


Joseph寫道…
常跟政府打交道的人都知道,官員面對問題採取迴避態度是常態而非新聞,這一點從立法院到各級議會的質詢就可以知道了,每天都在上演。所以我不認為「態度如此迴避」是閱聽者想知道的內容,至少,我想要知道迴避後面的事是什麼,而這也是我認為獨立新聞媒體可以做的比主流媒體更好的地方。
既然你知道有政府資訊公開法,那更應該知道本事件的問題所在:依據政府資訊公開法,除了有限制公開或不予提供者外(以下簡稱密件),政府有主動公開資訊之義務,在主動公開以外,還有接受申請提供資訊的義務,如果拒絕提供資訊,必須附理由駁回,而申請人還可以對此提起行政救濟。
政府依據這個法律,每天公佈的各種資訊可以說成千上萬,根據我長期的經驗,光是依據這些公開的資訊,就足以拼湊出被隱藏密件的內容。而且,成為「密件」者,99%就是弊案或其他見不得人的東西。一個記者如果能把一個案子中這些已經公佈出來的東西整理出來,再把空白部分(密件)留給閱聽者思考,就算是非常完整的報導了。
很可惜,不論記者或民代都很少做到這一點,因為這種拼圖的工作很花時間,借用你舉的例子「把所有資料各送一份至辦公室」這代表什麼呢?代表這位議員根本也不知道他要問什麼,官員可以輕易的用「申請標的不明」駁回這個申請,而且也沒有哪個行政法院的法官會認為你這樣漫無目標的申請是有道理的。所以,你的例子只是指出了一個無效的攻擊,以及一個明確的駁回,外加一個很有玄機的理由(我們會送到工程會做參考)(至於此理由為何很有玄機,我假設你了解政府採購法,往這個方向思考就對了)。
至於許少蘋,唉,這樣的人不需要跟她生氣吧?
Chyng寫道…
Joseph:

嗯,謝謝你的回應,比較清楚你指出的問題在哪裡了:)不過我想請問一下,行政救濟所需時間大約多久?因為過去不曾經過這個法律程序重新索取一次。

不過我想小小地做個回應,如果就「新聞」而非「專題」而言,現場捷運局不肯說明、但卻必須截稿,這部分也許是記者跑線最明確的為難處吧。

另外關於議員那邊我有一點疑問,因為捷運局屬議會監督範圍,基本上工程相關文件應該是可以無條件公開的吧?在這樣的邏輯下捷運局有權利拒絕嘛?然後…我不了解政府採購法,囧rz…

至於許少蘋的事,只有當天她們一群人圍住苦勞網時非常憤怒,後來在她那裡的留言,多是針對事件做說明,不過,酸個一兩句是有啦XD
Joseph寫道…
你恐怕還是不清楚問題在哪裡:
如果申請的內容是「所有資料各送一份」,即使行政救濟還是必敗無疑。正確的作法應該是從申請招標文件開始申請,一路追到決標內容,而在這中間,必定會旁生雜枝出一堆可以拼湊出整個拼圖的文件。當你申請到哪一個文件被拒絕時,你大概就可以知道問題出在哪裡了。這時,光是拒絕理由就夠看了,如果還不夠,你可以進行訴願,行政機關必須在三十天內答辯,答辯書的內容會讓問題更浮現,其實根本不必等到最後的訴願結果或後續行政訴訟,所有該有的資訊都會浮現。如果事實最後還是沒浮現,這時你就需要擔心是不是碰上了另一個拉法葉案之類的東西。不過,這機會很小。
我不是學新聞的,但是我知道台灣媒體的問題,就是所有媒體在同一時間對相同議題重複報導,然後瞬間即逝。不同媒體只見立場的不同,不見議題的差異或深度差異。如果獨立媒體也採取跟商業媒體一樣的作法,我很遺憾的說:沒有生存空間,也看不出存在的價值。
議員有監督政府的責任,所以更應該知道如何監督,而非亂打一通,在申請政府資訊這件事情上,他們跟一般人民的權利義務應該相同,要申請,要有範圍,要付費,否則所有的行政成本還不是全民買單?很可惜,我們的政府面對民代常常很腿軟,面對無理要求常不能堅持,你可以研究看看,立法院一天有多少紙張被資源回收,而其中有多少比率是連一個指紋都沒有的。老實說,捷運局真的把數千張「所有資料」送到連招標文件都不看的議員辦公室,除了讓更多數木倒下製造更多二氧化碳又怎樣呢?
你不瞭解政府採購法,所以恐怕很難體會「我們會送到工程會做參考」這句話代表什麼意思。依據我的理解,這句話的白話翻譯是「所有資料我們都已經送到跟你們兩個(議員)同黨的機關去了,人家還比你們兩個有工程專業,有問題請直接去找吳主委。對我,我看兩位議員還是省省時間吧」。

24歲的你會感到憤怒是讓我羨慕的,大了一輪的我,相同事情往往只能感受到陣陣寒意…
Chyng寫道…
「如果獨立媒體也採取跟商業媒體一樣的作法,我很遺憾的說:沒有生存空間,也看不出存在的價值。」對這句話我無意辯駁,並認同(相信)地說:那是我與幾個朋友意欲突破的方向。

謝謝你提供關於申請資料與如何解讀的方式,接下來會朝這方向進行的。
匿名表示…
跟政府機關打交道要資料,
這我有經驗,
我說一下....

就如同JOSEPH說的,
現在的民意代表真的不知道怎麼要資料,
也不知道怎麼閱讀資料,
所以常常資料取得後,也完全無法使用,
這其實很可惜的,
與其亂槍打鳥,還不如稍微精準一點。
我跟台北市政府各單位的府會聯絡員要資料,
基本上有三個訣竅,
1.需求精準:你要明確的告訴他你的需求是什麼(如果你知道你要追的是什麼),最好人事時地物清清楚楚。
2.表格化:很多承辦人不願意提供資料的原因是,他怕這樣有洩密的問題,我的很壞的方式是我會要求對方「摘要」而且表格化的填寫。例如說,我可以要求捷運局的測試報告,他會說,這是機密不能給,我會改成跟他要測試報告的摘要,請他依照我的需求摘要給我,通常,摘要他們就比較願意提供了(很怪吧,提供原件會洩密,提供經他消化過後的作文就不洩密囉!或許他會以為這樣子她的以避免掉一些敏感的話題...)
3.藏樹葉於森林:這很重要,因為很多承辦人會擔心你要他準備的這些資料,是因為什麼需求要求的,所以我通常會把我想要的東西隱藏在很多項中間,加上以「摘要」的形式,對方的戒心就比較小了...所以自然會要到你要的東西。

我的招數比較適合做助理的人使用,
做記者的難度就比較高了~~~
所以,記得找你可以信任的議員助理要吧...
有的助理不聰明,可能會被聯絡員騙,
所以...慎選之~~~
嘿嘿....
匿名表示…
對了
還有
一個議員跟市府要資料
7天內市府一定要回覆
所以
不要被騙了....
Chyng寫道…
shinwin:
你有看見我渴求的眼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