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龜來

日前讀《三千分之一的森林》,作者是研究苔蘚的學者羅賓.沃爾.基默爾,他寫了一段與北太平洋的初相遇——他在瀰漫濃霧的潮池試圖尋找海星,遍尋不著,直到在潮池站直身子,舒展僵硬的背部,突然間,像有簾幕被拉開,海星現身,化為橘紅星星在黝黑夜裡閃耀。這個經驗使他想起一位長輩說過的話:「要發現事物最好的方法不能透過尋找。」意思是,必須對目光所及之外的範圍敞開各種可能性,這樣你所尋覓的自然會出現。作者想及隱蔽事物昭然若揭的瞬間,將之形容為擴展,「我的世界和其他生命的世界之間的邊界忽然因為這分明清晰清澈而撐開了,令人充滿謙卑和喜悅。」 羅賓.沃爾.…

Read more »
正午穿過海

正午穿過海 潮汐正滿 浪到極致 白熾趨近於灰 層次喪失 有幼生命喪海窪 遠處電廠沸騰 一對情人手牽著手 想走近 連接的木柵道已殘裂 入世的秋茂園 原來那樣衰老 「你是男,辛苦時,切齒更自強。」 「你是女,辛苦時,漫步問明月。」 字跡漶漫 小男童的生殖器斷裂 人子背負鬼母 飲水思源 但滑梯太陡 「我愛您」的小天使 或該斑駁地退休了 文字落漆 平交道急促叮咚 樂園早已廢棄 禁止閱讀 火車轟隆經過 快速 轟隆 凝望木造月台  穿透 無人駐候

Read more »
《阿紫》:人道主義式的溫情紀錄,抑或再製欲擺脫的刻板印象

《阿紫》開頭的地理:風頭水尾。那畫面熟悉不過,是台灣西海岸尋常一景。蒜頭、蚵、操著不流利台語的女性;爾後有一男性加入,對話拉展出他們結合的原因——婚姻期待,傳宗接代。開頭幾個畫面,導演就預示了故事的基調——貧窮、女性的悲劇。 「貧窮」、「女性」,而非「貧窮女性」的悲劇。因婚姻移民衍伸的苦痛並非一方經受。《阿紫》的敘事對性別兩方,乃至主角阿龍與阿紫的原生家庭都給予篇幅相當的話語權,儘管述說者原生的權力關係未能因此顛覆,但閱聽眾能從阿紫對選擇遠嫁台灣的自我認知中,感受到她的反擊所為婚家帶來的作用力。 持平而言,《阿紫》有著四平八穩、邏輯…

Read more »
數位狂潮下的《無聲》爭議

週三晚看了電影《無聲》。此前與此後,和當時負責此事的人本張萍、電影監製方談過。隔天透過P詢問《沉默》作者陳昭如是否願意聊一聊?陳昭如拒絕。儘管如此,後來輾轉透過朋友得知陳昭如對目前爭議的感受與看法。   書是多年前讀的,有些印象,細節模糊,為寫下此篇,將書重新讀過。做這些事,前後加起來並不超過二十四小時。但目前爭議的主流談法,讓我的憤怒蔓延了不僅這些時間。電影現在面臨的「版權」或「致敬」爭議,在我看來,十分詭異。而這些爭議竟被高舉成與「倫理」緊扣,更匪夷所思 —— 所有可能會傷害的採集與再製,倫理都應回歸到事件當事人本身。而今的…

Read more »
她燒了她的夢   一位醫學生的縱火軌跡

是日午夜,睏夢中的陳美秀(化名)突因悶熱驚醒。睡在身旁的丈夫劉國信隨之醒來,二人眼前所見,是煙霧。 「失火了!」陳美秀心頭一凜,從床上躍起,開門對睡在隔壁房間的兒子大喊「華!」接著衝進浴室將毛巾浸濕摀住口鼻。出浴室,看見冷氣機燈號在閃爍,擔心爆炸,她向前拔除插頭。同時間,劉國信也拖著肢體不便的身軀,往三樓大喊女兒的名字:「如!」  劉國信尋找女兒劉小如(化名)之際,陳美秀先抓著兒子劉少華(化名)倉皇逃往陽台。後聽見丈夫高喊一聲「秀!」正想回頭,烈火濃霧已阻擋她的視線。南市消防局獲報後派遣二十三輛車、共五十三人前往灌救。消防員衝進火場…

Read more »
把他關起來,然後呢?

繪圖:鍾以涵 清晨驅車前往台南看守所,大雨滂沱。或受疫情影響,來探望的人少了。接見大廳未亮全燈,潮濕而灰暗。坐在椅子靜候。耳邊傳來一陣細微、間歇性且持續不斷的嗶嗶聲。抬頭見一位中年婦女欲送會客菜。她帶了蔬菜魚肉乃至水果,用透明塑膠袋各分裝成一小包,於磅秤秤重。 中邪刺警 被當狡詐偽裝 限重是兩公斤,但她帶得那麼多,拿出一些,又放回一些。反覆又反覆,嗶嗶嗶嗶、嗶嗶嗶嗶,她忍受刺耳,卻始終沒在兩公斤內維持想像的均衡。 均衡那麼難。十四窗口內的鄭再由穿著陳舊汗衫,頭冒白髮,面有風霜。眼神並不可怖,是路上尋常可見的中年男子,而無刑警口中罪大…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