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昨天蘇花高專案小組第二次審查會議召開,開發單位、立委與環保團體唇槍舌戰,國公局雖利用3D飛行模擬圖呈現未來通過路 線,表示破壞輕微,有路廊迴避、衝擊減輕與補償替代等具體方式,但環保團體與環委、學者,皆認為國公局規劃過於草率,無法信任興建後效益與對環保衝擊度 低。


國公局:不需重做環評

國工局副局長曾大仁指出,國工局重做的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已經過第一次審查會,就開發內容做調整,朝降低施工風險進行。如4號隧道中原北迴鐵路新永春西側,將改到舊北迴鐵路上方,降低湧水風險,對地下水影響降低,經費工期都減少。


又如原林禪寺路段將以2A隧道取代路塹開挖,減少邊坡開挖,維持生態廊道,可望減少開挖41萬土方;白米溪路段將偏離永樂里聚落,降低土方運輸對社區的影響、吉安路段也會往山側微調,減少與高壓電塔的衝突,降低對七腳川的影響與農地切割。


針對第一次審查會議中環團質疑是否違反國土計畫與國土復育策略方案問題,曾大仁認為國土蘇花高全線高程約14至104公尺,未達中、高海拔山 區,也未行經嚴重地層下陷跟離島,並無違反;加上計畫產能跟路線延伸未達變更10%,「計畫變得更友善,不必重做還評,提環差分析即可。」


龐大土方何處去?

但蠻野心足協會律師陳柏舟在國工局說明後,旋即提出開發土方問題。陳柏舟表示,未來開挖的四道隧道將產生大量土方,且全數送至東澳站,「當地是山坡地,土石量大,其量體早已達到應做環評標準,不懂為何不重新評估?」


他進一步質疑,國工局表示未來不會另外開發施作道路,取原有「既有道路」使用,但環保團體考察後發現,當地沒有所謂實際道路,即使有,也是小步道,不可能承載施工所用,勢必拓寬,其造成的地表破壞,在環差報告書內並無交待。


國公局公然說謊

台灣生態學會台北工作站主任廖本全更立刻拆穿國公局謊言,廖本全指出,國公局在媒體在場下竟敢說已行文給內政部營建署與經建會,表示「蘇花高與 國土規劃經檢討無抵觸」,但經廖本全求證內政部營建署承辦人,並對照國公局提出報告書中的附件,白紙黑字寫著「國土功能分區未公告前,不能得知關聯」,經 建會則認為影響範圍太廣,「需由環境保育觀點評估本案」。


廖本全說,既然蘇花高牽涉到國土規劃層次,國公局就必須提出其規劃全線有哪些是經過東部區域計畫第一次通過的限制發展、為哪一類限制、有哪些限制、中央主管機關是誰,並按「以資源保護為原則」的基本規範,經主管機關與區域計畫委員會同意才能開發。


他也認為,國公局必須進一步說明蘇花高跟行政院經建會擬定的東部永續發展綱要計畫之間的關係為何,能否達到永續發展,否則貿然興建,只是危害環境與人民經濟。內政部營建署代表也立刻回應,要求國公局按照國家公園法,將影響國家公園的說明內容詳細呈報。


隧道多,恐有湧水之虞

花蓮教育大學退休教授李思根從地質角度分析,蘇花高將通過南澳,其所在是台灣最古老的地層,工程對地質絕對有影響。但開發單位因過去文化資產保存法未保障特殊地景保育,因此沒有調查,開發單位不該疏漏。


其次李思根也對變更設計後將開挖許多隧道感到憂心。他指出,隧道雖多是變質岩,但區變可能很大;以雪山隧道是砂岩為例,一碰到水的問題就很麻 煩;原本計畫中的永春隧道斷層相當密集,加上此地是左移斷層,破碎帶相當多。工程雖然東移,卻沒評估湧水量減少多少,據李思根判斷,東移所在岩層是大理 岩,地下有湧水,開挖後的洞會愈來愈大。


蘇花高為誰建?

花蓮縣環保工作促進會榮譽理事張淑貞則從在地居民未來願景想像進行分析,她不解立委訴求民意要求建設蘇花高的證據何在?據她接觸的民意,反應跟所謂民調不同。


立委傅崑萁訴求因花蓮失業率最高,所以需要高速公路拯救,「但失業率最高的不是花蓮,而是兩條高速公路的起端:基隆與高雄縣。」張淑貞指出,花 蓮是農業大縣,決策者說蘇花高可照顧農民,但以農業發展條件,西部生長條件優於東部,若要靠公路跟西部競爭「銷售速度」,絕對不可能。


建設純淨花東義工組織代表李佳達也質疑蘇花高程序面問題。他反駁開發單位「計畫變得更友善,所以用環差分析就可以」說法。根據環評第38條,其立法意旨就是達到重做標準就得進行,並非開發單位片面說明變更後較友善就可以不做。


李佳達表示,國公局在報告書內也未提政策環評中提及的其他花蓮發展方式,要達興建蘇花高的最高效益,須在花蓮人口成長1.4倍、薪資所得超過台 北一倍的條件下。但目前花蓮人口遞減、景氣不佳,15年內是否有如此成長,「國公局敢保證嗎?」目前蘇花公路雙向通車一年僅16000多輛車,其中一半以 上為砂石車,「為當地居民興建的說法所為何來?」


設計假設錯誤百出

綠黨秘書長潘翰聲進一步抨擊國公局針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評估,興建後將增加39%的嚴重性,國公局並不強調,而以興建蘇花高與蘇花公路的細微差 距比較,讓潘翰聲相當不解。潘翰聲指出,各國以發展大眾工具為主流,鐵路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僅小客車1/10不到,目前油價飆漲,未來開車人口會更少,「國 公局對運量需求預估根本假設錯誤!」


化作春泥更護花聯盟成員蔡中岳也質疑立委認為興建蘇花高可提高花蓮民宿住房率的說法,他以北宜高通車為例,住宿率不斷向下掉,就是因為宜蘭童玩 節停辦、缺乏當地特色,加上一日生活圈的影響。其次,蘇花高將經過立霧溪,絕對會破壞當地景貌,蘇花高若興建,原來的交通網絡如何改善,也未見詳細說明, 「我學社工,對道路交通不了解,但聯想就知道,開發單位為何沒提出?」


環委:不該急於興建蘇花高

環評委員也認為,蘇花高多達11個隧道,湧水評估必須嚴謹對應八卦山隧道跟雪隧經驗;土方除了區段跟各標案之間的平衡說明外,因為施工期長,土 方量大,不能以保守方式估計。且蘇花高影響原民傳統領域,未來原住民如何發展,都是一條道路開通要考慮的因素,不是工程技術能克服就完事。


環委們強調,興建蘇花高與否相當複雜,「我們不該急著興建」。其中一名環委指著蘇花高通過的多條斷層圖表示,圖上黑點都是震央,雖北迴鐵路通過此地,但隧道狹窄,與蘇花高至少兩線道路的高度寬度不同,國公局過度樂觀。


他也指出,從這次國公局提出的差異分析來看,路線改道超出一半以上,其中隧道工程改線超過一公里,可見當初調查資料不足、技術不佳;變更設計後 通過的山區有地下河,國公局應該確定自己的規劃原則,不能不斷變更,遇到問題就規避。此外,地下湧泉不是平面,而是3D立體的。環委認為,與其用3D飛行 模擬圖呈現沒有太大意義的資料,不如用同樣的方法,針對地下水文資料好好爬梳將開隧道的壓力問題、湧泉可能交待清楚。


環委也表示,蘇花高興建經費約960億,比較今年颱風重創蘇花公路,花費近一億還修不好的情況下,民眾自然期待蘇花高。「但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下施工,評估經費應調整,尤其物價上漲,用960億訴求並不合理。」


至於蘇花公路崩塌對民眾交通的影響,環委認為必須針對安全、時間、興建與維護成本與蘇花高進行比較才決定;環委進一步表示,蘇花公路壅塞,與砂石車行走關係極大,若可改海運運輸,相信能解決問題。


其次,環委也批評國公局以台灣地區車量跟公路比歐洲少當興建藉口。「台灣山區不太需要公路,去掉那些,台灣每平方公里超過三公里是公路;台灣 小,不能拿車量數比,若以密度計算,台灣車輛是美國22倍!」環委們強調,開發是一回事,但開發後的願景在報告書內皆無提及,加上評估粗糙,對當地居民生 活品質、環境影響皆有不足,要求國公局重提報告,慎重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