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鋼】被迫噤聲的海口人
【記者胡慕情專題報導】台西,一座多年前因養蚵聞名,現今則因污染、淹水新聞而見諸媒體的鄉鎮。高速公路過了彰化之後,開始東補西築、線道縮減,左右兩旁綿延的景觀是休耕的農田。
錯過斗南交流道,到了嘉義补子,重新北上往雲林,是一條條如美國公路電影中寬闊無人的快速道路。明明鄉村人口外流,為什麼需要蓋這些路?帶著疑問到了台西五條港,看見麥寮工業區一輛輛台塑油罐車,答案呼之欲出。
人肉鹹鹹
蚵農丁太太說,台西幾乎人人都以養蚵為業,以前養蚵一季為一年,「但自從六輕來以後,變成一季三年。」丁太太表示,受到六輕排放污水的影響,蚵 苗幾乎無法長大,有時候污水處理不當,蚵苗會直接死亡。「我損失多少?只有『無法計算』形容!」自民國61年嫁到台西,開始養蚵生活的丁太太,對六輕造成 的污染相當痛心。
漁民每年繳交近萬元的「漁會會費」,卻從來沒有得到回饋、補償或代為爭取。蚵農們無奈地透露:「沒有辦法啊,財團要建設,都打點好頭人了。」所 謂頭人,正是被當地居民暱稱「蘇家班」的雲林縣議長蘇金煌七兄弟,「六輕的煙囪聽說一支一千萬,但從來沒看到回饋給我們這些受災戶或污染的地方。」
丁太太的母親一面剝著蚵殼,一面說:「政府沒在管我們死活啦!人要餓死了!」開放六輕進駐麥寮,說要提供當地就業機會,根本是空話一場。雲林淺 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說,麥寮電廠排煙脫硫廢水,嚴重造成鄰近海域水質變化,但成大水工試驗所和台塑合作實驗,「卻說是我們蚵苗不好,自己死掉!」
林進郎指著以繩索綁起的蚵殼說,按照漁民的綁法,必須穿過蚵殼打上結,蚵苗才會隨海水飄動不會脫離,但成大水工試驗所找了一名替代役男來綁蚵 苗,綁的方法根本不對,漁民溝通也置之不理。台塑聲稱找了14個地點做實驗,卻不願對漁民透露實驗地點在哪裡。「養蚵一定要在潮間帶,如果台塑把蚵苗放在 外海,實驗怎麼會準!」
敢的拿去吃
詩人吳晟的詩作《制止他們》,尖銳點出長期以來政府對地方發展片斷裁切的無能,以至於蚵農們無奈地說:「妳若問阮未來,真正是無啥米想法。」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說,自從六輕進駐麥寮,雲林縣政府每年必須花費高達5億的經費修路;六輕為當地居民製造的空氣與水污染,讓居民罹癌率高增,細算下來,居民付出的健康成本高達20億,但按台塑的健康風險估算,每條人命只值4百萬。
六輕的煙囪,在快速道路未進入雲林縣就可看得到。行駛附近,綿延數公里的廠房如盤踞的怪獸軀體,一吸一吐無法散去的空污白煙。當地居民曾經因罹患肺癌向政府提出抗議,但台塑卻以「無科學證據」、「居民生活品質條件、習慣差」駁回,意即:「罹癌,是因為你窮。」
中興大學環科系教授莊秉潔表示,美國近年對於空氣污染的排放已有轉變。過去較嚴格控管大氣懸浮微粒PM10,現在則轉為控管PM2.5。莊秉潔說,PM10大多可由鼻毛過濾擋下,所以美國幾乎不太管PM10的污染;「但PM2.5不一樣,已證實會提高罹患肺癌。」
莊秉潔說,空氣污染與罹癌關係經常受到挑戰。但若以「居民生活條件習慣不良」、「經濟條件不好」為前提,比較其他罹癌率如胃癌,卻發現胃癌罹病率並未與生活條件習慣不良成正相關,顯見無法以此駁回居民對健康的疑慮。
別人的囝仔死不完
此外,當初雲林沿海從事養殖漁業平均每戶每年淨收益高達113萬元,但六輕設立後,低收入戶逐年增加、平均所得敬陪末座,沿海反而沒有工業區的嘉義與台南沿海漁業人口仍維持穩定。
雲林早年為台灣的魚米之鄉,就是因欠缺吸引工業發展所需的既有產業基礎、人才供應與基礎設施,但在政府偏廢農業、怠惰解決地層下陷與水資源分配 問題,為了「快速」解決當地沒落問題,於是採取開發工業園區的方式,低價提供廠商經營土地需求,好吸引中大型、傳統科技、上游原材料為主的製造業進駐。
根據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胡哲生寫的《雲林縣經濟發展過程、面臨問題與因應策略》指出,台塑六輕、斗六工業園區等早期確實顯著吸引高階工作人 力移入,但1996年後,工業發展轉變為高科技、精密技術、或高附加價值企業,加上海外加工製造環境競爭力提升,雲林縣在缺乏人才、關聯產業與上下游廠商 不全、經濟政策不穩定的影響下,科技工業區不但沒有發揮預期中的引入與帶動效果,傳統工業廠商反而逐步外移。
雲林縣政府2005年所做的識字率調查中,雲林縣仍多達36237位完全不識字者。普遍來說,當地教育程度相當兩極化,受高等教育者皆移出追求城市生活,當地教育程度低者只能死守政府強迫休耕的農田,以及被工業污染的沿海養殖。
軟土深掘
蚵農林太太說,六輕當初說要提供就業人口,但當地的老人跟小孩,怎麼可能進去六輕工作?陳秉亨談起到六輕參觀的經驗,發現裡面根本沒有什麼人,「真的,一進去妳會很崇拜,通通都是大型精密機械。」
林進郎說,台塑話講得好聽,說一旦興建六輕,絕對吸引青年回鄉,「但妳去路上隨便問人,爸媽都會叫孩子不要回來!」原因就在於台西已被工業破壞殆盡,養蚵條件每況愈下,加上教育程度低,當地孩子國中畢業就北上工作,「六輕哪裡有『雲林在地青年』真正適合的工作?」
陳秉亨指出,對學工程的人來說,一年發生1、2次污染相當「正常」,「但對這個沒有被輔導轉型、完整看照的台西來說,一旦發生污染,哪怕只是一次小小污染,漁民、蚵農就不用活了!」陳秉亨透露,為了六輕,雲林保守估計已付出100億的代價,而台塑還想此蓋大煉鋼廠。
「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阮的性命不值錢。別人呀若開嘴是金言玉語,阮若是加講話。連綿就出代誌…」收音機緩緩唱著,蚵農們繼續挖著長不大的蚵仔,對未來,只有默然。
錯過斗南交流道,到了嘉義补子,重新北上往雲林,是一條條如美國公路電影中寬闊無人的快速道路。明明鄉村人口外流,為什麼需要蓋這些路?帶著疑問到了台西五條港,看見麥寮工業區一輛輛台塑油罐車,答案呼之欲出。
人肉鹹鹹
翻開台西地圖,標地上只有廟宇。寬闊的路上什麼也沒賣,只有幾位中年婦人剝著蚵殼。五條港村上最搶眼的非便利商店7-11莫屬,店員早早戴起了聖誕帽,但資本主義未曾送過居民任何禮物。
蚵農丁太太說,台西幾乎人人都以養蚵為業,以前養蚵一季為一年,「但自從六輕來以後,變成一季三年。」丁太太表示,受到六輕排放污水的影響,蚵 苗幾乎無法長大,有時候污水處理不當,蚵苗會直接死亡。「我損失多少?只有『無法計算』形容!」自民國61年嫁到台西,開始養蚵生活的丁太太,對六輕造成 的污染相當痛心。
漁民每年繳交近萬元的「漁會會費」,卻從來沒有得到回饋、補償或代為爭取。蚵農們無奈地透露:「沒有辦法啊,財團要建設,都打點好頭人了。」所 謂頭人,正是被當地居民暱稱「蘇家班」的雲林縣議長蘇金煌七兄弟,「六輕的煙囪聽說一支一千萬,但從來沒看到回饋給我們這些受災戶或污染的地方。」
丁太太的母親一面剝著蚵殼,一面說:「政府沒在管我們死活啦!人要餓死了!」開放六輕進駐麥寮,說要提供當地就業機會,根本是空話一場。雲林淺 海養殖協會理事長林進郎說,麥寮電廠排煙脫硫廢水,嚴重造成鄰近海域水質變化,但成大水工試驗所和台塑合作實驗,「卻說是我們蚵苗不好,自己死掉!」
林進郎指著以繩索綁起的蚵殼說,按照漁民的綁法,必須穿過蚵殼打上結,蚵苗才會隨海水飄動不會脫離,但成大水工試驗所找了一名替代役男來綁蚵 苗,綁的方法根本不對,漁民溝通也置之不理。台塑聲稱找了14個地點做實驗,卻不願對漁民透露實驗地點在哪裡。「養蚵一定要在潮間帶,如果台塑把蚵苗放在 外海,實驗怎麼會準!」
敢的拿去吃
急速的繁榮啊
所有的交通工具
都這麼自信地誇耀、興奮地頌揚
然而,繁榮就是一切嗎
繁榮的背後
隱藏多大的災害
不必探究嗎
所有的交通工具
都這麼自信地誇耀、興奮地頌揚
然而,繁榮就是一切嗎
繁榮的背後
隱藏多大的災害
不必探究嗎
詩人吳晟的詩作《制止他們》,尖銳點出長期以來政府對地方發展片斷裁切的無能,以至於蚵農們無奈地說:「妳若問阮未來,真正是無啥米想法。」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陳秉亨說,自從六輕進駐麥寮,雲林縣政府每年必須花費高達5億的經費修路;六輕為當地居民製造的空氣與水污染,讓居民罹癌率高增,細算下來,居民付出的健康成本高達20億,但按台塑的健康風險估算,每條人命只值4百萬。
六輕的煙囪,在快速道路未進入雲林縣就可看得到。行駛附近,綿延數公里的廠房如盤踞的怪獸軀體,一吸一吐無法散去的空污白煙。當地居民曾經因罹患肺癌向政府提出抗議,但台塑卻以「無科學證據」、「居民生活品質條件、習慣差」駁回,意即:「罹癌,是因為你窮。」
中興大學環科系教授莊秉潔表示,美國近年對於空氣污染的排放已有轉變。過去較嚴格控管大氣懸浮微粒PM10,現在則轉為控管PM2.5。莊秉潔說,PM10大多可由鼻毛過濾擋下,所以美國幾乎不太管PM10的污染;「但PM2.5不一樣,已證實會提高罹患肺癌。」
莊秉潔說,空氣污染與罹癌關係經常受到挑戰。但若以「居民生活條件習慣不良」、「經濟條件不好」為前提,比較其他罹癌率如胃癌,卻發現胃癌罹病率並未與生活條件習慣不良成正相關,顯見無法以此駁回居民對健康的疑慮。
別人的囝仔死不完
每項建設背後,都有一句華麗口號。看準雲林的衰退落敗、土地廉價,被到處追趕的六輕終於在麥寮落腳。「經營之神」王永慶應允為當地帶來20萬人口的新市鎮、製造2萬名工作機會好讓雲林在地青年回流,可是人不但沒回來,70%的工作全都是移工擔任。
此外,當初雲林沿海從事養殖漁業平均每戶每年淨收益高達113萬元,但六輕設立後,低收入戶逐年增加、平均所得敬陪末座,沿海反而沒有工業區的嘉義與台南沿海漁業人口仍維持穩定。
雲林早年為台灣的魚米之鄉,就是因欠缺吸引工業發展所需的既有產業基礎、人才供應與基礎設施,但在政府偏廢農業、怠惰解決地層下陷與水資源分配 問題,為了「快速」解決當地沒落問題,於是採取開發工業園區的方式,低價提供廠商經營土地需求,好吸引中大型、傳統科技、上游原材料為主的製造業進駐。
根據雲林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胡哲生寫的《雲林縣經濟發展過程、面臨問題與因應策略》指出,台塑六輕、斗六工業園區等早期確實顯著吸引高階工作人 力移入,但1996年後,工業發展轉變為高科技、精密技術、或高附加價值企業,加上海外加工製造環境競爭力提升,雲林縣在缺乏人才、關聯產業與上下游廠商 不全、經濟政策不穩定的影響下,科技工業區不但沒有發揮預期中的引入與帶動效果,傳統工業廠商反而逐步外移。
雲林縣政府2005年所做的識字率調查中,雲林縣仍多達36237位完全不識字者。普遍來說,當地教育程度相當兩極化,受高等教育者皆移出追求城市生活,當地教育程度低者只能死守政府強迫休耕的農田,以及被工業污染的沿海養殖。
軟土深掘
這幾年因養殖難作,台西早已人口流失嚴重,國中生隔代教養更形嚴重。破報記者李靜怡前往當地採訪時,當地老師透露:「有個小朋友兩個月都沒說過 話,因為他跟阿婆住,不會說國語。」問起家中做什麼行業,「老師交待最好不要問,小孩子敏感不喜歡談這個。」麥寮因六輕回饋金蓋了完全中學,提供免費營養 午餐與交通車,可是台西國中仍面臨招生困境,「財稅繳中央,污染留地方」,成了難堪的註腳。
蚵農林太太說,六輕當初說要提供就業人口,但當地的老人跟小孩,怎麼可能進去六輕工作?陳秉亨談起到六輕參觀的經驗,發現裡面根本沒有什麼人,「真的,一進去妳會很崇拜,通通都是大型精密機械。」
林進郎說,台塑話講得好聽,說一旦興建六輕,絕對吸引青年回鄉,「但妳去路上隨便問人,爸媽都會叫孩子不要回來!」原因就在於台西已被工業破壞殆盡,養蚵條件每況愈下,加上教育程度低,當地孩子國中畢業就北上工作,「六輕哪裡有『雲林在地青年』真正適合的工作?」
陳秉亨指出,對學工程的人來說,一年發生1、2次污染相當「正常」,「但對這個沒有被輔導轉型、完整看照的台西來說,一旦發生污染,哪怕只是一次小小污染,漁民、蚵農就不用活了!」陳秉亨透露,為了六輕,雲林保守估計已付出100億的代價,而台塑還想此蓋大煉鋼廠。
「別人的性命是框金又包銀,阮的性命不值錢。別人呀若開嘴是金言玉語,阮若是加講話。連綿就出代誌…」收音機緩緩唱著,蚵農們繼續挖著長不大的蚵仔,對未來,只有默然。
留言
您好
本人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所屬”新使者”雙月刊的編輯
因將出刊雜誌中有一篇文章提到"台鋼"
想使用您本文中的兩張照片
蚵農與蚵那張 以及台塑煉鋼廠那張
不知可否?
我們會註明出處
我的mail是new@mail.pc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