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環差未過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雖通過環評並進行引道工程,但因工程細部調整,水利署日前提出環境差異分析報告,昨天在環署二度審查。但因變更內容涉及將大量土方以「農地改良」之名堆於農田,引發環委質疑,決議補件再審。


此工程預計在高雄縣桃源鄉勤和村興建攔河堰,開挖穿越阿里山山脈的東隧道,長 9,614 公尺;於三民鄉民族村興建跨河引水工程,開挖西隧道穿越霍比亞湖山列,長 4,404 公尺,再將荖濃溪至草蘭溪引至曾文水庫。


此案通過前曾遭環團大力反對,認為自荖濃溪上游引水每日達64萬噸,因與吉洋人工湖水源相同,兩者年合抽水約4.5億噸,恐讓高屏溪水資源枯竭。通過後環團無奈,但現今的環差變讓環團更氣憤。


目前水利署欲變更內容包括開挖隧道的剩餘土方處理、攔河堰細部工程等;開發單位指出,會變更土方處理,是因「居民要求土方回填,改良當地低窪無法種植的農地」,但環委跟環團都擔憂,即便真的是居民要求,土方回填衝擊恐怕很大。


此外,開發單位也未細談攔河堰工程變更後對環境的衝擊,如魚梯;其中「增設集水暗管收集伏流水做備用水源」也讓環委質疑。環委指出:「荖濃溪沖刷的舊問題都沒解決」,質疑水利署當初進行此開發案的引水設計根本錯誤。


雖然水利署一再強調過去也有以開挖土方改良農地的經驗,但無法取得環委信任。環委質疑:「回填土方有哪些?回填後對原地表肥沃的影響?這些居民真的知道嗎?」而土方回填時農民能否耕作,也都是未知數。


環委進一步指出,就算農地改良是居民要求的回饋,但是否真的有相當數量的土石方可回填也不清楚;加上開發場址是水源保護區,回填管理必須小心,「不然一下雨就會產生沖刷問題」。


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直指,水利署在玩法弄法。洪輝祥說,開發案的大量土方當初在環評審查就是問題,水利署先想辦法讓案子過,現在再聲稱是居民要進行農田改良,「問題是改良農田需要有機肥、鎂、鈣,炸山挖碎道的黏土、大土方怎麼改良?」


洪輝祥說,水利署只是想盡辦法以「不會被抗議的方法」處置土方,但這無法解決問題。環委也說,原本土方去處相當確定,但現在放到農地後,對排水的影響如何、監測計畫也付之闕如,「『改良』面積達20公頃,這值得商榷。」


雖環委認為,此變更方案不是單純回填,而是「新的環評中的方案」,加上變更面積過大,有重新環評的必要,但環署綜計處無奈地說:「目前沒有法源依據,無法要求。」最後要求水利署針對農地改良對環境影響層面,做出單章詳細說明、補件再審。


但洪輝祥認為,環委基於捍衛環境立場,應思考重做環評的可能性。他指出,高屏溪流經1百公里出海,水在上游時一年消失3億噸,枯水期缺水嚴重,豐水期又因淤積不能使用,一旦再引水,等於截斷下游屏東水文,使氣候、生物大受衝擊。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高屏攔河堰投注大量資金進行「南水北送」,將多餘水資源送進離曾文水庫直線距離不到10公里、水文相通的南化水庫,「若以前的投資是對的,曾文水庫的由北引水為何要做?」洪輝祥呼籲環署仔細思考,勿讓錯誤建設破壞環境永續。






◎今日聽整天會議,稿擠未上。但覺得重要,所以貼上。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