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變金鋼之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原預定民國101年完成,但因原攔河堰址經颱風沖刷殆盡,水利署只得提出設計變更。昨天進行第三次環境差異分析,環委決議重做環評,除為計畫埋下變數,也突顯工程選址、決策有極大問題。
「曾文水庫越域引水計畫」由水利署以「南部地區工商業發展迅速,對公共用水需求日益殷切」為由提出開發,工程內容包括建設荖濃溪攔河堰、旗山溪跨河工程、草蘭河山流工程及東西向引水隧道等。
當時環保團體以此地地質水文環境脆弱、恐影響下游灌溉用水而反對;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說明,高屏溪流經1百公里出海,水在上游時一年就消失3億噸,枯水期缺水嚴重,豐水期又因淤積不能使用,一再引水,等於截斷下游屏東水文。
「高高屏護水聯盟」更指出,在荖濃溪河床興築攔河堰本來就行不通,因該地河床呈高度變動狀態,只要颱風一來,河段土石就嚴重崩塌,「若以人定勝天意志興築工程,極可能無法抵擋大自然力量,造成國家財政浪費。」
但此開發案仍於92年通過環評審查,如今工程果然爆發環保團體當時疑慮:荖濃溪攔河堰址因水災、颱風沖刷,根本無法建設,水利署只得變更計畫, 將荖濃溪攔河堰及細部工程,從原左岸移到右岸、並上移400公尺。此外,原計畫並不取伏流水,但水利署在變更計畫卻又要做伏流管,因涉及地下水問題,恐讓 高屏溪水資源枯竭,引發環委質疑。
前兩次審查,環委都請水利署說明變更緣由及變更後現址狀況,但水利署仍以「左岸移到右岸,影響不大」試圖闖關;針對引伏流水問題,水利署則辯稱,因上游會崩塌、產生大量淤積、怕取不到水才設置,「但也只是備案,衝擊不大」。
環委聽了痛批:「水利工程選址本該選最安全的位置,選一個可能淤積的地方根本是不妥的工程!以會淤積說法再造伏流管工程,這種說法更是似是而 非。」環委認為,越域引水工程從92年通過後就一路變更設計至今,如今水利署自己都說不出引水計畫到底要引多少水;而若讓水利署取伏流水,也將對荖農溪影 響重大,應重做環評。
水利署代表一聽臉色大變,先說「重做環評對我們有很大的損害」,又說「會都開到第三次才說重做環評,很難對長官交代」,希望「再給一次說明機會」,但環委認為不妥,水利署才為難地坦承:「工程已經發包,我們可以將環委認為不妥之處再做修改。」
環委哭笑不得地表示,未做詳細評估難以確認地質安全,「萬一移到右岸又塌,難道壩址又要再移回左岸?」環委強調,重大工程不能胡來,水利署未提出詳細說明,環委很難決策,最後決議必須重做環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