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揚掩埋場若真的要蓋,可能不那麼困難;但它設在集水區其實就錯了。」今天(10日)環保署舉辦永揚掩埋場開發爭議第5次專家會議,與會專家針對永揚掩埋場地下水疑慮進行釐清,但仍需進一步調查,決議資料補正後下次再審。


永揚掩埋場爭議多年,因永揚公司欲在烏山頭水庫集水區設置掩埋場,又在環評報告書內偽造文書,引發環保團體與居民抗爭。居民指出,永揚掩埋場區地下水豐沛、又有斷層,地下水可能經斷層翦裂帶滲透,若埋置垃圾可能污染烏山頭水庫。


因永揚公司與環團各執一詞,環署召開專家會議釐清,前次會議已推翻永揚公司聲稱場址無斷層經過的說詞;但昨天專家會議討論地下水爭議時,與會學者認為此地地質屬泥岩、是不透水層,不易流通,環團指稱的地下水應稱為「土壤水」。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溫泉研究發展中心研究員陳文福分析,永揚場址上層土壤確實有很多水在流動,但與地下水不同;推測這些水與山坡和降雨相關,但值 得注意;陳文福說,此地地形東南邊會接北勢坑溪,「若水流向是由永揚上處,流到永揚再往東南流,並由東南流到北勢坑溪,那確實會接烏山頭水庫,讓人擔 心。」


不過,學者與環團仍對地下水是否受污染與會否隨斷層滲透存疑,「環署土基會監測資料發現,地下水有有機物,這絕對是人為的。」成大地球科學系教授林慶偉指出,由地下水專業觀點來看,地表水約是3至5米,但監測資料取水在10幾米深度,卻測出有機物,顯然有問題。


此外,雖場址為泥岩、不易透水,但其中一個監測井透水性卻良好,土基會前往監測抽樣時,無法將井完全抽乾,此井剛好位於斷層破碎帶附近、又有有機物,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教授陳家洵表示,「有機物不太可能是設井時殘留,污染源是否由北邊沿斷層流下來需釐清」。


不過永揚公司對污染一說相當跳腳,「我們又沒拿到完工證明、也沒掩埋,我們願意開挖,若無埋垃圾,這件事應該到此為止!」陳文甫認為,水位流向問題,以目前永揚公司與環團的資料比照後,幾可確認是由西往東再往東南流。


陳文甫感嘆,地方政府經常亂埋垃圾,如土庫要做人工湖的地方,鑿井時也發現垃圾。「一埋就是污染源,因有複雜的化學作用,不可能透過地下水自 淨。」陳文甫說,目前監測數據的有機物雖是微量、泥岩層的流速也不快,但仍可能長時間累積流到烏山頭源頭。「在集水區設垃圾場,真的要慎重。」


由於專家會議只負責釐清爭議,無法決定能否開發,學者決議請環署針對永揚與環團鑽探的26口井進行抽水檢測,釐清有機物問題;並要求環團與永揚將歷年來資料整理後,於3周內提出做為研判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