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仔的心聲(下)






「雖沿海沙岸,實平壤土,但土性輕浮,風起揚塵蔽天,雨過流為深坑。然宜種植,凡樹藝鬱茂,稻米有粒大如豆者;露重如雨,早歲過夜轉潤,又進海無潦患,秋成稼倍內地;更產糖蔗雜糧,有種必獲。」─《裨海紀遊》


清初來台遊歷採礦的郁永河,將濁水溪流經鄉鎮的特性描寫得栩栩如生。雖因地形特性,東北季風來時濁水溪沿岸便風起沙揚,然而濁水溪所傾瀉沖積出來的,是適宜耕作的有機土壤。但郁永河筆下的濁水溪,卻被快速地改變了。


幽咽的濁水溪

站在一望無際的花生田,雲林元長鄉農民蔡維新感嘆:「以前田地不是長這樣的。」日據時代,日人廣植木麻黃等防風植物,居民只感到有沙,不曾以「沙塵暴」形容揚塵,近年防風林被砍光,加上六輕進駐,「我們呼吸的空氣愈來愈糟,作物也種不好。」


環視無垠的土地,抽地下水用的電柱隨處可見,農民蔡榮章說:「我們也不願抽,但濁水溪的水我們不能用。」政府因應六輕進駐而興建集集攔河堰,自集集鎮濁水溪中游的林尾隘口將濁水溪一切為二。「雖政府說部分水要給農民用,但91年集集攔河堰啟用後,我們反而無水可用。」


蔡榮章氣急敗壞地指著花生田旁的圳溝,抱怨農田水利會非但不替農民修理水路,還把水調撥給六輕使用。「水本來應該先給土地用,但現在卻變成企業優先!」
近年雲林地層下陷中心已位移到土庫、元長一帶,外界都歸罪農民,讓他們直呼委屈。


背負著地層下陷罪名的農民並未因此收獲良多。蔡維新說,比起地下水,濁水溪的水較好,「因為有有機質,作物很肥沃。」地下水只有灌溉功能,而地層下陷導致海水入侵、土地鹽化,農民直呼進退維谷:「根本要我們放棄農業。」


吞水怪獸

工業正在鯨吞蠶食農業與水源。雲林縣環保局指出,91年集集攔河堰啟用之後,雲林的空氣品質異常高值顯著增加;對比水利署統計資料發現,濁水溪枯水期水量在集集攔河堰興建後明顯減少。


至今年為止,已從原本每秒50至70立分公尺,降到不足每秒10立分公尺,間接導致下游河床沙灘地面積擴增。八八風災過後,自強大橋至西螺大橋的裸露面積更擴增一倍餘,達1503公頃。



六輕監督小組委員、環球技術學院環境資源管理系助理教授張子見表示,揚塵雖和裸露面積擴大相關,但揚塵害日趨嚴重,「合理推斷是六輕超量用水所致。」張子見指出,六輕在乾季沒有水權,但去年卻發現集集攔河堰在乾季依舊供水給六輕。


張子見發現,隔天欲帶媒體前往拍攝,但消息走漏,水竟然先被漏光至乾季水位。張子見指出,先前環署稽查六輕用水時,六輕要降載部分工廠產能才 「勉強符合」環評變更後的用水量34.5萬噸,但目前六輕產能並未減少,絕對超用。東海大學環工系副教授陳炳煌也在國光石化開發案審查會議中直指:「六輕 超水用量已達40萬噸。」


六輕再度違法

雲林縣環保聯盟總幹事廖冠貿在11月14日領著記者實地走訪集集攔河堰,洪閘門18座全部緊閉。壯大的攔沙壩將濁水溪水留在上游,送入六輕取水門。有水的濁水溪一片碧綠,映照遠山,非但沒有揚塵,甚至美不勝收;但隔著一道攔河堰,濁水溪河道卻變成「九寨溝」。


廖冠貿說,要不是前一天下過雨,「濁水溪恐怕連一滴水都沒有!」集集以下到麥寮出海口,光禿禿的河床滿是細砂。張子見指出,過去未攔水時,乾季還能維持濕潤,但現在已不復見。


廖冠貿說,集集攔河堰阻斷濁水溪後,河川的生態基流量不足。據統計,目前每日基流量不到河水總量0.1%,大河變成死水溝。此外,因泥沙淤積, 集集攔河堰有效蓄水量僅剩餘一半且持續惡化,14日當天,砂石車往來清淤,集集攔河堰宛如攔沙壩,當出「防止雲嘉地區超抽地下水引發地層下陷」的口號,完 全跳票。


更嚴重的是,過去濁水溪流經河床會將有機質留在河床上的石頭,但近10年水被攔截一空,有機質被東北季風吹走;沙導致濁水溪下游沖刷出高30米的大峽谷。而因有機質消失,環保署為抑制揚塵進行的「跳島式植草」也無太大功效,「全無養份,草怎麼長得起來?」


還要幾條濁水溪?



張子見直言,濁水溪揚塵無法根絕,只能抑制,但絕非靠環署與雲林縣府廣植草木、灑水或要求居民戴口罩就能解決。「首要之務是嚴格監督六輕用水,超量就罰!」他擔心為了中科二林開發的大度攔河堰將加速中部空品惡化、再造下一條乾涸濁水溪。


大度堰將取大肚溪上游的烏溪水源,乾季最低流量每日僅43萬噸。張子見指出,大度堰雖宣稱僅供中科、國光石化使用,但依六輕超水用量及當初規劃狀況,未來大度堰極可能也供水給六輕。


值得注意的是,大度攔河堰專案小組初審時,環評委員認為大度堰興建後也會產生河川裸露問題、水利署卻認為沒有影響。但前水利署副署長吳憲雄指出,大肚溪口不斷往北偏移,未來東北季風作用會「絕對更嚴重」。


張子見感嘆,工業要水,政府就找水,卻變相剝奪民生與農民用水;工業開發帶來的污染對環境與居民已是威脅,水源斷絕無法耕作是二次打擊、河川乾涸更加劇健康風險。


為了高污染工業,濁水溪、大度溪、大甲溪中部3條重要河川下游,乾季將完全沒有水供農漁業與生態保育所用。環保團體以六輕為例,雖帶來部分產 值,但也耗去許多環境、社會成本,顯見高耗能、耗水工業根本不適在台灣開發,要求政府立刻停止國光石化、中科二林等開發案,還台灣土地原有面貌。

留言

獨立蒼茫寫道…
21世紀,水資源已被認為是攸關國家生存安全的戰略物資,奇貨可居,因此諸如蘇彝士集團與雀巢集團均積極貪婪地在世界各地搶奪水源地或水權.
水,是人生命不可或缺的最重要元素(渴死比餓死快多了),憲法第15條明定人民的生存權應與保障,水利法第2條規定水為天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不因人民取得土地而受影響.
但政府設計一套水權制度(雖然民生與農業用水仍優先於工業用水)以及撥用機制,便名不正言不順地把水優先交給影響力大的工業財團使用,這些工業財團不僅消耗大量的水,還連帶污染水,而政府不敢管制這些高耗能高耗水的工業財團,卻只會如某些乖巧的偽環保團體,呼籲人民要節能減碳,節約用水,並再玩玩夏至關燈一小時的鬧劇,最後所有的苦果卻幾乎都是由弱勢的人民承受.
這樣的國家政府,究竟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