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全台少雨,西部農業重鎮缺水叫苦,只得休耕。但中部地區引烏溪水灌溉的稻田幸運逃過一劫,引烏溪灌溉的草屯鎮農田非但不用休耕,甚且不必輪灌。農民之所以得以繼續耕作,在於流經南投縣仁愛鄉、埔里鎮、魚池鄉、國姓鄉、草屯鎮,台中市的霧峰區、烏日區及彰化縣的芬園鄉等鄉鎮的烏溪,並沒有任何水庫與攔河堰,水利會得以自由調度水源。然而,因水稻在整田及插秧期需水量高,部分地區抽取地下水因應仍屬必然,當時草屯鎮長即指出,正在規劃中的鳥嘴潭人工湖未來將要攔截烏溪水源供給中部民生用水使用,未來中部可能也將因此面臨休耕危機。

「烏溪鳥嘴潭人工湖工程計畫」預計投入199億元,施工期間是104年至112年。水利署表示,計畫完成後,預計可增供地面水量約每日25萬噸,其中17萬噸將作為彰化地區地下水減抽的替代水源。餘8萬噸作為穩定南投及彰化地區供水用途。此外,鳥嘴潭人工湖也將與湖山水庫聯合調度,據水利署估計,聯合調度後可增供的地面水量每年約2.3億噸,其中1.2億噸作為減抽雲彰地區地下水的替代水源量。

水利署的規劃看起來美好也有其必要,因目前彰化地區用水高達九成來自地下水,除封井外,若不另覓水源,地層下陷恐將愈發嚴重。然而鳥嘴潭人工湖開發是否可以解決問題,恐怕仍有問號。第一,為了開發此人工湖,需徵用農地,除草屯外,因需淨水廠,彰化芬園農地也將被徵用,日前引發農民抗議。上週提過,農地是重要保水來源,一加一減,若真有調節緩濟功能,還有討論空間,問題是,此等新覓水源是否符合效益,抑或只是讓更多成本不願外部化的工業繼續擺爛?

日前作家吳晟在獨立評論提及的彰南產業園區即為一例。從環保署通過此開發案的環評書件可以得知,此園區未來用水6100CMD將由自來水公司提供。自來水公司的水源何處來?林內淨水廠。林內淨水廠用哪裡的水?集集攔河堰。

林內淨水廠原設計量是20萬CMD,但因取含沙量高的濁水溪,多數取進的水都超過林內淨水場的設計容量。因此,林內淨水廠原可處理20萬噸的水,如今只能降載到12萬。民國96年一次颱風,濁水溪濁度飆到超過10萬個NTU,林內淨水廠只得降載,降到最低約3萬噸。換句話說,林內淨水廠的供水十分不穩。由於濁水溪的泥沙會在淨水廠淤積,林內淨水廠必須清淤,其前處理池光不加藥的清運成本,一立方米就高達一百塊,而其一年必須處理約四萬立方公尺。

林內淨水廠效率不彰,卻擔負彰雲地區重要供水系統角色,為此,水利署才興建湖山水庫。然而,依照水利署規劃,林內淨水廠在雲林縣的目標蓄水量是64萬噸,配合湖山水庫興建後所能提供的,也僅27萬噸,還有將近40萬噸的缺口,仍需引進濁水溪原水來補充。而集集攔河堰的興建,正是彰雲地區地層下陷元凶之一。

除了上述問題,鳥嘴潭人工湖將從上游截取來自山區較乾淨的水源,恐將讓下游台中彰化段原已污濁不堪的水質更惡化,數年前,中科一、二期廢水排入烏溪支流筏子溪導致嚴重污染、導電度高達數千單位,未來基流量若再衰減,下游農作勢必受到衝擊。而在環評期間,也有環評委員提及,一旦鳥嘴潭人工湖開發,會造成溪床裸露,屆時揚塵問題恐怕會相當嚴重。水的錯誤挪用,將間接導致中部嚴重的空氣污染再下一城。

旱澇分明、降雨極端的氣候型態,未來恐將成為常態。上週連日降雨,稍解石門水庫缺水的燃眉之急,但夏日才正要來臨,這七天的救命水,卻被行政院長毛治國用來當政績,宣布嚴格的三階段限水延後一週再舉行,與鳥嘴潭人工湖開發一事應對,實在無有違和。儘管行政院勸慰民眾要節水,但不願翻轉其平庸的水資源管理態度,放任島內水資源開發與耗水產業變本加厲不斷行進,不只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失能、失職,更是竭澤而漁的徹底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