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多來,屏東環盟與其合作的農友朝建立無毒食品而紮根。除了對環境友善的核心概念之外,上市之前一定會進行殘毒檢驗,合格才推薦給綠色消費者。洪輝祥說,過去曾經發生農友的產品檢驗後仍有殘毒,「那很抱歉,我們就無法替他行銷。」


屏東環盟輔導的綠色農民,每季上市前,都會由「毒物試驗所」派採檢員到田間隨機採樣,拿到檢驗報告後才能上市。洪輝祥說,過去3年輔導的綠色農民,經過訓練藥物管理與控制使用,合格率已有60%,未檢出任何殘毒(ND達到有機標準)的比率為45%。


政府標準不明 屏東綠農每年檢驗

「不管今年是否通過檢驗,明年每一戶都要重新檢驗。」洪輝祥說,政府推行有機農業十多年,但一直沒有成效;主婦廖珠柳更對「有機」嗤之以鼻:「菜市場的菜販自己印一堆有機的牌子,隨便貼一貼,到底是不是,誰知道?」


洪輝祥指出,這是政府該省思的部分,「有機標準」何在?以養殖業不許投孔雀綠為例,雖明文禁止,「但根本沒有抽驗制度」;歐盟標準不比台灣高,但歐洲國家強調在地行銷、有用藥管制;若必須投藥,必須獲取診斷證明。


至於農產品有機認證,農委會剛推行時一逕複製國外標準,不許使用任何農藥,「但是台灣是亞熱帶國家,本來就很容易產生病蟲害。」農家子弟楊儒門指出,台灣有機耕作土地未增加,但有機商店的有機商品卻多出很多從國外進口的食品。


一如洪輝祥強調的:「無殘毒便符合有機標準,政府不依環境現實設計,有機農業當然窒礙難行。」這樣的規定造成有機商店貨品價格居高不下;就算部分商品向台灣有機小農收購,也造成通路壟斷的情況。


有機農加入公平貿易 突破困境


有機農業的結構問題難以突破,前幾年,農委會曾想放寬有機標準,卻遭到圍攻。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認為,首要之務是扭轉台灣目前的慣行農法、加入公平貿易概念,讓生產端與消費端直接連結,免除中盤剝削、突破目前有機商店壟斷體系,消費者才有吃得健康的可能。


近3年,屏東環盟成立部落格,從號召原就有概念的消費者支持無毒芒果,至今已有37位綠農加入無毒產銷的體系,產地面積約50公頃,產品包括苦瓜、愛玉、白蝦、芒果、蕃茄、洋蔥、西瓜…。洪輝祥幾乎每天都在屏東各地奔波,為的就是建立綠農的信心,請求她們堅持無毒健康的耕耘。


13 年前,當台灣對「有機」還很陌生時,屏東縣鹽埔鄉的棗農陳月豹,就開始有機種植,現在他也是屏東環盟的合作夥伴。69歲的陳月豹皮膚黝黑,總是赤腳在田裡行走,與土地親近的腳掌,有土壤浸染的溫厚顏色。


農民研發防蟲劑 作物吃得安心


陳月豹的果園種植蜜棗、芭樂和檸檬。原先並不種這些植物,是因17年前,對於噴灑農藥一事心有不安,「自己都不敢吃,給人吃好嗎?」於是他毅然放棄必噴農藥不可的作物。當時他憑著傻勁,嘗試各種方法消滅病蟲害,但賠得很慘,「賠2、3百萬耶,我太太看了一直問:『還要試嗎?』」


回想起這段,陳太太不好意思地說:「總是會怕啊!水果這樣丟掉,也很心疼。」但天公疼憨人,最後陳月豹使用黏蠅板、用香茅油、辣椒、蒜頭等天然植物調配成的防蟲劑,成功克服蟲害,「雖然外觀難看,可是很清香,我就決定,不走回頭路!」


有機水果不貴 健康非有錢人專利


願意求取新知的陳月豹,自行研究使有機水果長得更好的方法,最後蜜棗的甜度與大小,與一般蜜棗無異,陳太太笑著透露:「有人吃了我們的棗子,很誇張地說:『妳們的棗子是安非他命嗎?』每回來都買一堆回去。」其價格不比市場噴灑農藥的棗子貴,證明有機、無毒,並非有錢人的專利。


洪輝祥說,無毒農作,不僅對消費者有益,對維護環境也有許多幫助。如養殖白蝦的阮樹林,原先和父親以傳統方式養殖,抽地下水、灑抗生素。但經洪輝祥說服後,改向政府購買海水養殖。


「枋寮、林邊、佳冬是屏東養殖面積最大的地區,但因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也最嚴重,颱風豪雨,必定海水倒灌水淹兩層樓。」阮樹林說,加減計算之後,海水養殖成本並不比抽地下水昂貴,雖體力較勞動;但因屏東環盟堅持公平交易,1斤白蝦賣消費者3百元,生產者可拿250元,「比市面價錢好、消費者健康、環境不破壞,這是三贏,為什麼不做?」


洪輝祥強調,要有安全的食物,土地一定要健康。台南縣東山鄉嶺南村長陳顯茂感嘆地說,東山鄉以柳丁聞名,嶺南村全村種柳丁,近年也想轉型無毒農業,「但卻有永揚垃圾掩埋場要開發,若真的運轉、水質遭污染,別說種柳丁,人都不要活了」。


洪輝祥說,這是台灣民眾需要扭轉的概念,在去年黑心食品的風暴下,民眾應重新省思「綠色消費」的必要。除了在選購產品時,考量到產品對生態環境的衝擊,而選擇對環境傷害較少、甚至是有利的商品。也應當在土地被開發時,思索其帶來的連鎖影響,「土地是珍貴的、不該被隨意開發的,否則人就不可能健康。」


洪輝祥強調,有機、無毒商品,絕非中產階級專利。曾有支持綠農的消費者建議綠農進入著名的百貨公司與超商通路,可是,洪輝祥發現,裡面的東西貴得嚇人,而且包裝浮濫。陳月豹透露,因為有機通路不大。他銷售給一般市場與有機通路的價格頂多相差5元,但只要被放到有機商店去,價格鐵定翻2倍,「可是翻倍的價錢不會回到農民手中。」


最後,洪輝祥放棄與這些通路接觸,「無毒只是基本條件,消費者不該變成『肥羊』。」他坦言,屏東環盟目前包含他僅3位的工作人員,缺乏產銷專才與行銷經費,確實難以立刻為綠農打造與消費者間的無剝削通路,但他相信,只要綠農堅持、消費者也願意改變消費行為,不必擔心食品毒害的日子終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