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底,高雄發生嚴重氣爆事件。事發初始,高雄市政府與經濟部相互推卸責任,引發民怨,由於屆臨五輕關廠議題,許多高雄在地團體也要求高雄市政府正視城市轉型。然而,卻被當時的經濟部長杜紫軍,以「啟動地下工業管線檢測」、「重啟石化政策環評」,以及為石化管線布局或「設立專區」的說法模糊掉。高雄市長陳菊接著裝傻不說,事發一年後,單就石化管線管理都未能及格,陳菊卻大言不慚地說:「高雄沒被氣爆打倒,已經勇敢站起來,通過這場考驗!」

地球公民基金會這一年來追蹤氣爆案件的後續處理,發現高雄市政府對外皆宣稱已掌握管線圖資,並建置完備資料庫,但卻不願公開公用管線平台供民眾查詢,只提供兩張模糊不清的投影片「高雄市地區石化管線示意圖」、「高雄地區地下管線路徑簡述」,而管束一至八共89條管線,卻只提供12條路徑簡述;而今年6月初經濟部雖針對石化管線訂定公布「工業管線災害防救業務計畫」,仍支持石化產業發展的高雄市卻未據此更新個行政區的防災計畫,也讓民眾相當不安。

我們很難想像,在基本防災救災的基礎措施都付之闕如的情況下,高雄市究竟要如何達到陳菊所說的「要讓高雄翻轉」?實際上,氣爆週年,陳菊出力最多的,仍是媒體公關行銷。以愛為名,籌辦晚會,仿若傷痕真的撫平。唯一與石化管線有關的反省,是副市長陳金德所說:「石化管線要遷離住宅區,短期內不可能做到,只能在發展經濟同時維持管線安全下,做到宜居城市。」然而,石化產業帶來的危機並不只是管線可能氣爆,長期以來,石化產業帶給高雄的是難以整治的地下水與土壤污染,乃至於空氣污染。

根據高雄市衛生局自己委託學術單位由2012年至2014年間,對左營、楠梓、仁武、大社石化工業區三公里內居民進行的健康風險評估顯示,這些區域空氣中甲醛、乙醛、苯、1,3-丁二烯等致癌物質濃度偏高,相較於對照組高雄旗山美濃居民,致癌風險高出1.8倍,比花蓮高出4.5倍。而從環保署空保處2009到2011年的監測資料顯示,高屏空品區懸浮微粒年均濃度,符合空氣品質標準的比例,只有12.13%。而光高雄煉油廠一地的土壤與地下水污染面積,保守估計已高達190公頃以上。而中鋼、中油、仁大工業區、林園工業區、臨海工業區及楠梓加工區等重化工業,由北到南環繞高雄,估計至少有70%土地受汙染。

從這些污染數據顯而易見的是,高耗能與高污染產業若繼續以這麼龐大的規模在高雄存在,高雄絕無可能成為宜居城市。的確,石化產業在過往經濟發展起飛年代扮演重要的領頭羊角色,貿然將石化產業移出或關閉,確實會對勞工造成衝擊。然而光就五輕遷廠及大社工業區的去留來看,這兩者都非憑空出現的議題,高雄市政府在數十年後還未能理出一條進路去面對,無疑失職。

五年前,國光石化議題爭議高峰,我前往高雄後勁訪問反五輕戰將李玉坤。他對我細數自己投入反五輕的啟蒙,十分簡單:「我細漢時,人都講:『後勁水,呷得美』,因為半屏山是石灰岩,後勁水源就是從那山泉水流來給我們使用的,自然過濾的水質,供全後勁人使用,可是自從中油來,水都排到地下,後勁水變成『呷ㄟ死』!」當時後勁人埋鍋造飯,卻因戒嚴而被迫接受五輕,底線是二十五年,當時年輕的抗爭者謹記時間,五年前開始重新集結抗爭動能,年年倡議,舉辦晚會,誓言年底非要見到五輕關廠不可。

李玉坤現已近知天命的年歲。儘管醫療發達,身體康健,但這被石化污染的土壤與地下水,怕是在他有生之年都難以整治成功。五輕遷廠,還有其他,五年前的訪問後,我經常往返高雄與台北,因著後勁溪的污染爭議一宗又一宗。多漫長的路,但李玉坤沒想放棄。問他緣由,他只是淡淡地說:「希望有生之年,可以從我所在的後勁這頭望見半屏山。然後我要繞一圈。」原來,在鋼鐵構築的煉油廠晦暗之處,隱著取自半屏山的咾咕石的斑駁牆材。

多年來,我偶爾會想起李玉坤的話。氣爆時,更想像那畫面實現的可能,與必要。李玉坤描述的畫面,是家與根基的象徵,生活的可能。而那是政治人物公關詞語所不能達及之處,除了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