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貼標籤的孩子,貓頭鷹也關注早療兒童與病童。李苑芳強調,為這些孩子說故事,最需要的就是耐力與自信。因為早療的孩子也許會跑、會尖叫、會沒反應,「志工一定要堅信說故事是有好處的」。

不放棄每個孩子

培訓這些志工時,李苑芳會先介紹圖畫書,讓志工認識繪本、如何挑選繪本、什麼年齡適合什麼故事、怎麼說故事、聲音表情如何運作、肢體怎麼表現……等。「其實和一般志工的基礎訓練是一樣的」。李苑芳說,唯一不同的是,她會告訴志工早療兒童其實和幼稚園3、4歲的孩子一樣,只是反應較慢。

李苑芳說,在醫院的孩子也許正在打針、也許正在發燒,雖然志工抱著一股熱情要說故事,但必須了解聽故事對象的真實狀況,「甚至家長不會表現期待,因為她們最關切的還是孩子的健康。」

李苑芳舉例,之前有志工想到病房說故事,貓頭鷹的做法不是盲目衝病房,而是貼海報,讓願意聽故事的病童母親填寫。她強調,一番熱心也要換立場想,說故事也要注意場域。她堅持志工要認識發展遲緩的特質。志工必須對這些孩子的狀況與行為抱持理解的態度。

李苑芳不諱言地指正一般社會的錯誤觀念:「早療的孩子不會聽不懂,孩子一出生就在學著聽,否則我們為什麼要對孩子說:『媽媽抱抱』?」李苑芳指出,人們願意這樣做,是因為相信孩子聽得懂,孩子一出生就在攝取養份,家長愈少和孩子說話,發展只會愈慢。
    
她強調,所謂早療就是給孩子足夠的刺激。對她而言,說故事不應該挑對象,「一百個孩子中,可能會有幾個生病的孩子,但我們不應該挑選。」李苑芳說,孩子一出生,父母就應該講故事,可能使孩子原本會發生的病狀消失。

有一回貓頭鷹為新移民家庭說故事,其中一位媽媽在事後告訴貓頭鷹,她的孩子在4歲時被判定有語言障礙。「我們事先都不知道就去講了,知道後,根本不相信!」李苑芳笑著說,她自己對那位孩子印象深刻,「因為他話太多!」後來孩子上小學,國語甚至拿到91分。李苑芳反對分數評量,「但這可反映出他本來被判定無法學習,卻因聽故事而有所改變」。

閱讀成為全民運動,也同時成為一門新興行業,強調「專業」、強調「炫麗」,強調:「拿錢來」。這種狀況對李苑芳而言相當不可思議,她甚至直指「故事專業化」是不對的。

大人應該愛讀書

「說故事應是平民化的行為。」李苑芳說,小時候阿公說故事給她聽,「阿公受過什麼訓練?沒有,只因為愛孩子!」她強調,全世界最適合說故事的就是父母的語言。當父母花錢買門票聽故事,極可能導致「反正故事屋講得比較好,我不用講」的行為。這也是貓頭鷹圖書館強調,要聽故事的孩子需要父母陪同,「因為我要示範給父母看,日後要行使的人是她們,不是我。」

李苑芳覺得,人本來就活在敘事當中,滿肚子的人生經驗就是最好的專業。她進一步說明,若說故事真的需要「專業」,對台灣人來說,「就是不要說教!」她笑著表示,只要愛孩子,孩子聽了開心就好。閱讀的本質很純粹,就是快樂。

她認為推動閱讀最大困難,在於大人不讀書。「包括愛心媽媽也不讀!」。李苑芳指的「不讀」,是成人沒有培養大量閱讀習慣,有的家長只是因為孩子需要讀,所以讀給孩子聽,「等孩子畢業,就再也不讀書了!」李苑芳對許多家長跟她要書單這件事感到疑惑,「孩子愛吃辣,父母會知道有哪些菜可以變化,因為了解食材,所以能掌握。」

李苑芳說,她鮮少看到有人在捷運上讀書,「看到這個,就知道閱讀是不行的。」尤其孩子到了國、高中,老師和家長都「不要」閱讀了。她曾進入國中推廣閱讀,沒想到學校的反應是:「不要早上來,我們要聽大家說英語。」

「閱讀推動失敗,就是大人不讀書」。李苑芳強調。

社會需要利他主義

談起圖書館不斷搬家一事,李苑芳有些難過。雖然圖書館長期募款,但因需要不斷買書、培訓志工等,種種開銷過於龐大,導致無力支付房租。今年幸虧仁寶電腦公司願意贊助一年,「讓我們不用天天想該怎麼賺錢!」

募款最大困難在於民眾認為「圖書館本來就是不要錢的」,李苑芳有點無奈地說,台灣人捐錢給廟宇相當容易,但在教育的投資卻少之又少。她指出,上星期圖書館開幕,碰上假日與記者會,至少有上百人在圖書館看書、聽故事,「但辦理會員的只有4個!」李苑芳不諱言,許多人會因為圖書館的服務是開放的,所以民眾只想來享受,「但她們沒想到,圖書館關門,就再也沒故事聽了!」 

「我們需要社會長期贊助,尤其是企業單位的認養。」李苑芳說,就拿進少觀說故事來說,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培訓需要花錢,土城對有些志工來說很遠,也需要補貼。其中最重要的是書籍的缺乏,「讀書給她們聽,她們喜歡,可是沒有書給孩子。」李苑芳已動用很多行政的錢購買書籍,但只是杯水車薪。

為了經費,她奔波扶輪社與企業拉贊助,長期溝通下,扶輪社僅願意捐2萬。「2萬能買多少書?」不是李苑芳不知好歹,而是資源將被切割得過於零碎。「所以我只好,這裡2萬、那裡2萬。」李苑芳帶著疑惑的聲音說,某個基金會捐錢時,曾說:「我一捐都是上千萬!」但貓頭鷹基金會只得到10萬元。

「因為我們『只是』推閱讀,和其他『有頭有臉』團體相差太遠。」讓李苑芳感動與堅持的動力,反而是長期小額捐助的個人。一位住大直已85歲高齡的老太太,僅上過李苑芳2、3堂銀髮族閱讀的課,卻從圖書館一開張至今,不斷支持。「這次搬家,她還和朋友拄著雨傘,從大直轉車到北投來。」

曾有許多人勸李苑芳改變募款模式,「像這次搬家有電視媒體來,劈頭就問我:『你們不是幫助特殊孩子的?孩子呢?』」李苑芳搖搖頭回答:「沒有。」這些孩子在少觀所、在醫院、在上學,「哪位家長願意這樣曝光自己的孩子?」電視媒體告訴李苑芳:「這樣我們不能報!」她說,那就不要報吧。

「有錢做,沒錢也做。」清楚知道社會並無正視貓頭鷹的宗旨,但她仍不願意消費該受尊重的家庭與孩子。除了經費,貓頭鷹圖書館也急需志工。尤其假日志工最為缺乏。「因為假日辦活動,但一般志工媽媽僅週間方便。」

大家一起來

「我最大的志願,就是快把行政工作交給別人,再去說故事。」李苑芳說,幾年前她在鶯歌上課,有個母親聽完後身體力行,在鶯歌鄉下租貨櫃屋、買書,叫附近的孩子去看書。
「這就是我想要的:大家都來做。」李苑芳帶著溫柔的表情說,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只要全台灣願意一起做,對她來說,人生這樣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