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戰士退卻
即便如此,樂生保留爭議的各種面向卻依舊沒有被突顯。在主流媒體刻意的忽略、政府的施壓下,樂生保留運動不斷地被污名化:「院民不搬,是因為她們想要更多錢」、「新院區像天堂,不要不知好歹」、「新莊人包容樂生幾十年,請放我們一條生路」、「部落客是宅男、尼特族」、「學生受教師煽動,趕快回家讀書」…
這些言論,充斥在台灣大眾最熟悉的媒體接觸管道,政府並試圖壓制非主流發聲領域(網路、獨立媒體)的空間。在陳情、舉辦公聽會、協商、抗議、衝突等各種理性/非理性訴求手段用磬,樂生保留運動依舊有許許多多,而且是愈來愈多的人參與。
對不了解樂生的人,這是個謎。然而,只要到過樂生,此謎即可豁然開朗。樂生保留運動是迷人的。它的迷人之處在於複雜,不同於以往的社會運動,樂生面對的不是只有國家機器,而是一個過去看似曾出現於台灣民主進程,事實上卻從未落實的人權命題。但,這僅是樂生保留的最主要宗旨,從其延伸而出,更包含台灣對文化資產的認知薄弱、理性言說空間的缺乏、台灣人對發展的單一偏見,以及台灣「人民」,也就是國家的主人之本體,經常甘為弱勢,只要最卑微的犧牲者不是自己的鄉愿。
樂生像一面照妖鏡,反映出台灣長期不願面對的事實;同時,它也是試金石,砥礪參與這場運動的所有人,使她們自我實現。更重要的是,在樂生院裡的每一位不願搬遷的長者,正在燃燒她們最後一段蠋蕊,試圖點亮台灣前方迷暗的長路。
是那樣的尊嚴,使得來自全台灣各地的人,願意分割她們和其他人擁有同樣多的時間,以即使微薄的力量,展現身為一位公民的權利/力。
李國修說:「看悲劇的時候,我們是在仰望高大的靈魂受苦。」然而在樂生這場戰役中,參與者將不僅是願意給予一些掌聲。不論4月16日迫遷日來臨之前、或之後,將沒有一位戰士退卻,我們以我們所能,做我們所該做的。
自明日起,預估將連載五至六篇專題,之後,就是遊行,守夜。四一五前,以文字僅獻微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