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Together
【記者胡慕情專訪】髮線高高、皮膚白晰、身材中等的繁內幸治,說起話總笑瞇著眼,穿著一件鄉村製作的T恤,衣服前面是一只大手掌,後面則寫著「STOP AIDS」。他是日本愛滋人權促進團體「日本神戶基地」的代表,是家中獨子,也是同志。
他指著身上的衣服說,有概念的人看到「STOP AIDS」,會知道是「拒絕愛滋擴散」,但這件T恤在日本當地表達的卻是:「你們這些愛滋病患不要靠近我!」由於歧視,社會快變成完全拒絕、不讓病患生存的糟糕所在。
繁內幸治原是國家公務員,薪水優渥穩定,卻毅然決定投入倡議團體。他表示,當1987年1月17號首位愛滋女性病患出現在神戶時,當時尚未有任何可治癒的藥,各地媒體爭相報導,讓他感到非常恐慌。
這位愛滋女性病患是同志。當時日本仍將同志視為病態,因此愛滋在日本也被當成同志「專屬」疾病。繁內幸治認為應好好糾正社會現象,而非讓病患白白死去。因此在阪神大地震發生,看到一棟6層高樓倏地倒塌,他決定辭去工作,專心在這個議題。
繁內幸治說,這位女病患出現後,日本出現兩派說法。當時神戶基地認為應保護病患個人隱私,但也有另一派人認為應將其狀況公諸於世,好呼籲跟這位女病患發生關係的人主動篩檢。
「但這些人做了完全不一樣的動作。」繁內幸治難過地說,當對疾病了解不深,公諸愛滋患者的資料,只會讓群眾陷入恐慌,遑論保護病患人權。「呼籲跟她發生關係的人自白,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幸虧神戶基地認為病患人權需要被尊重,「比起1百人當中99人的健康,那個病患的人權應該要更被重視。」這也使得當地開始推廣性教育與愛滋教育。
繁內幸治表示,在日本要推廣性教育很難,最糟的狀況就是把愛滋教育跟保險套教育掛勾,愈鄉下情況愈嚴重。繁內幸治為了解決這種不當連結,在關西地區推行「畢旅與愛滋」的教育。
他指出,關西地區包括京都、神戶、大阪,是畢旅勝地。「畢旅是每個人人生中的寶貴經驗」,繁內幸治認為,若能讓學生在此階段接觸HIV患者,不但是學生第一次、可能也是唯一一次的接觸,有機會跳脫原本的教育經驗。
在關西各飯店內,不論一般民眾、畢旅學生跟愛滋患者將會一起吃飯,透過實際行動,讓學生知道「儘管和患者一起吃火鍋,也不會感染嘛」。而因為是學生第一次 跟患者接觸,也將成為她們人生的重大經驗。「畢竟平常不可能請患者、隨從人員跟師生進行對話,經費太大。透過畢旅,會有更好的效果。」此活動已進行6年, 對鄉下學生的觀念糾正相當有幫助。
除了畢旅活動,大阪茨木市立北陵中學校也進行包含校長、老師在內的愛滋教育。如在英文課,老師可用英文介紹非洲愛滋病情、中文課時則對愛滋患者進行觀察,寫成詩歌或劇本在校慶表演;就連美術課也可以此為主題製作做海報。
繁內幸治坦承,在學校推行愛滋教育對許多老師有困難,因此目前大阪僅這所學校在推行。但他希望,透過教育,讓學生跟HIV患者「真正相遇」,才可能不要「STOP AIDS」的觀念,而是與愛滋患者「Living Together」!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