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一起重新開始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這次立委選舉,共有12個政黨推出128名候選人搶奪不分區立委席次。但除了國、民兩黨跨過5%門檻外,其餘10小黨均全軍覆沒。未來弱勢議題是否還有發聲空間?第三勢力又該何去何從?


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指出,這次選舉最大意義在於終結族群操弄,民進黨將此議題玩殘,選舉結果反應未來若再操弄統獨議題將得不到人民支 持。從投票結果來看,淺綠選民幾乎沒有投票、中間選民則投給藍軍,主要目的就是要政黨輪替、教訓民進黨。第三勢力雖未獲得席次,但仍有發展空間,「投票率 未達6成,年輕人票倉就是小黨努力空間。」


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立委參選代表柯逸民說,參選之初就知道難以當選,這次參選目的,其實是場「政治運動」,也就是以尋找火盟的1000個行動火苗為目標,以發展長期的政治運動,「選後才是挑戰的開始。」


柯逸民指出,在不利於弱勢參政的選制結構底下,立委選舉對社運參選本來就是高難度。但決定參選的一個多月以來,火盟不斷在內湖、南港地區進行客 廳議會、小火苗講堂、腳踏車掃街、垃圾車掃街等「對話式」政治運動,已召喚不少年輕政治冷漠族,也讓選民認知到為何社運團體不說拜託、不燒錢,「因為理念 不是拜託來的、選舉也不是投完票就沒事,選民得自已負責才是最重要的。」


火盟推動的「對話式」政治運動並非第一次使用。在2005年王芳萍選立委時,火盟已先推過「人民老大運動」,不過當時嘗試的是一對一對話;但去 年5月基隆市長選舉時,火盟認為一對一對話方式困難度太高,「因為台灣政治嚴重對立,有些話人跟人間根本不碰觸」,因此轉為「家庭市議會」。


「家庭市議會」是進入選民家中,拜訪其親友與家人,以選舉拜訪為關心切入平台,實則暢談選民關心的教育或民生各種議題。火盟成員賴香伶表示,許 多選民會問:「妳們又不會當選,出來選幹嘛?」談話中不免流露「妳們是理想派」,但賴香伶認為,這不失為一個教育與溝通的管道,「畢竟小黨一時還無法影響 大局」,未來還會繼續推動。


簡錫堦也認為,未來小黨最該著力的便是誘發選民關心公民社會發展。他指出,台聯、新黨等小黨基本上仍與國民兩黨較親近,無法期待有較新作為。第三勢力不該著力於搶奪藍綠固定版塊,而是要開創年輕人的議題,讓年輕人關心與自己切身的議題。


簡錫堦說,除了青年勞動九五聯盟較與年輕人有互動外,其他社會運動與年輕人關心的東西仍有距離。他觀察過去二○年代那種有關階級、綠色運動的老派運動模式,已無法吸引年輕人,地球暖化議題當然重要,但不能再用過去的方式談,而要傾聽年輕人的聲音。


他進一步強調,公民社會不能因為選舉就挫敗。他也認為,綠黨跟第三社會黨是未來較能開發的小政黨。但這些政黨不能只固守原有位置,否則僅能獲得 小眾支持。簡錫堦說,一般人普遍把綠黨看成只關心環保的黨,自然會有許多矛盾。若綠黨可轉為「關心生活、怎麼過得好一點」的議題,可望獲得更多支持。


綠黨候選人徐文彥說,綠黨第一次接受全國性選舉考驗,算是台灣首次針對民眾對環保意識做全面性的民調,「58,473張選票,代表台灣有 58,473人不受國、民兩大陣營與主流媒體的影響,堅定的支持環境優先、社會優先的政治道路。」綠黨秘書長潘翰聲表示,得票結果雖證實選前擔憂的選制對 小黨完全不利,但未來綠黨會以此次得票為基礎,好好發展組織。


由於選後政治版圖大幅變動,許多人擔憂弱勢議題將更被漠視。尤其國民黨僅著眼於兩岸與發展經濟,經常出賣環境當成發展經濟救急藥方,未來挾多數優勢強行通過開發案恐愈演愈烈。


但賴香伶說,民進黨執政8年以來,雖大喊國民黨為阻礙法案通過的絆腳石,然而具體看來,國民兩黨其實處於輪流作莊局面,民生議題早被兩黨一起排 擠甚至出賣,如《漢人病人人權補償條例》與《工會法》便是犧牲者。她認為,兩黨政治穩固的狀態下,小黨介入空間不大,拿弱勢議題交換其他利益的狀況,今後 與過去應該相同。


賴香伶指出,在小黨一時不成氣候的前提下,小黨與社會運動團體應該繼續發揮監督角色。尤其重要的是,觀察重回在野、少數的民進黨如何看待自己?過去民進黨善用社運與議題主導,早年從黨外到執政前也曾提出很多國家發展藍圖,「現在又變少數,對原來運動打算準備怎麼推動?」


賴香伶強調,這並非「期待」民進黨,而是對民進黨「二次檢驗」,畢竟現今人民尚未有紮實的公民自決意識時,民進黨重新執政也並非全無可能。她指 出,現在國民兩黨還在「靠選舉判輸贏」,卻沒挑戰選輸後,實質內容如何改變;民進黨狀況尤為糟糕,仍在探討三月總統大選若輸誰該下台,停留在政治清算階 段。


目前的政治生態、人民意識,還不足以支撐社運團體或綠黨等小黨成為具體改變制度的主導者,但賴香伶笑著說,這些團體依然會是「繼續批判或搗亂的 抗議者」,除了監督藍軍,也要監督其他主流政黨;另方面,社運團體也該思考有沒可能再一次進行跨議題、跨階層的結合,「畢竟小黨發展是要花長時間的,才可 能長出不一樣的社會結構。」


這次小黨參選,可說是另種新實驗。從此經驗,提供其他未參選的團體做為參照,並共同思索下階段努力的方向。賴香伶說,民主社會不可迴避政治與選舉,過去全國性社運團體與政黨的既得利益關係仍藕斷絲連,這次選後失去資源,期待全國性社運團體能有大改變。


未來是否能將所有社運團體整合成一個大力量雖是未定之數,但可喜的是,在社會政治力量切割的同時,小黨生存空間確實透過選舉過程被慢慢撐出來,選輸的小黨只要不氣餒,就是對帶著微笑投下選票的選民的最好回饋。



延伸閱讀:
選完了,從哪裡重新開始?
2008立委大選的未來困境--吐了怨氣,輸了道理
看選舉結果、談未來操作  綠/火盟、第三社會黨繼續向前走
藍綠軸線翻轉與台灣社會信任

藍綠綁架之島,國會選後的一點想法
立委選舉--不服氣的服輸
國民黨憑什麼拿下三分之二多數
選後--關於綠黨的雜記

帶著微笑投下的選票,為台灣種下58,473顆綠色的種子

留言

匿名表示…
青年人究竟有什麼樣的想法?
新的科技/生活型態/價值觀帶來的種種變化,
青年人的理想在那裡?有何出路?
不同世代的傳承/對話似乎少了些...
匿名表示…
台灣政治惡鬥的環境使年輕人對政治反感
認為不沾鍋是種美
要在這種環境之下
與對政黨有先入為主偏見觀念的年輕人對話
似乎難了些
更甭論獲得他們的支持

這條路 很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