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減碳總是空
【記者胡慕情特稿】環保署長沈士宏甫上任,立刻面臨有許多大開發案的第167環評大會。中龍鋼鐵、中科、大林電廠等案,除與新政府節能減碳政策息息相關,也牽涉開發位置居民風險評估等問題,顯示解決環境危機必須具備更高格局的思維與確切行動力,否則問題只會一再重覆。
昨天環評會中,中科后里基地做出重組專案小組審查健康風險決議、中龍鋼鐵雖通過,但沈世宏建議納入總統馬英九宣示的減量期程,看來頗有為環境把 關之姿。然而目前溫減法尚未通過,沈世宏也曾以「法案排入立院不易」為由,認為不須修改目前沒有明確減量目標與期程的溫減法版本,此「有條件通過」的決議 是否真具備實質且積極的約束力?
中龍鋼鐵闖關成功,也將著手動工,雖然中龍鋼鐵承諾當溫減法通過後,將配合政策進行核配或碳交易等行為,也尊重決議中馬英九宣示的期程,在 2016年減至200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水準,看似誠懇無比;但中龍二期二階不須花費太長時間擴建,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此之高,加上溫減法未有比馬英九宣 示的更嚴格減量目標與期程,屆時「回歸2008年排放水準」恐怕是輕易之舉—但台灣環境負載量卻已破表!
再看看台電專業總工程師杜悅元申復的原因,她認為能源供應雖有無碳、低碳能源政策,但若依靠這些並不夠,因為十年內台灣用電仍會呈3%至4%的比例成長,短期仍要依賴石化,「因此大林更新計畫不違背永續能源政策。」
杜悅元也在高雄市副市長邱太三質疑為何不發展天然氣發電時坦承,「這與燃煤成本價差至少0.934元。」她接著以因天然氣發電成本高、安全水準低、蘊藏量少,所以仍應選擇燃煤為主要能源辯駁。
然而,為什麼少子化的社會,用電量卻不斷增加?仔細分析,台灣用電大戶向來是高耗能、高污染產業,但綜觀全球暖化問題延燒以來,這些高耗能產業 仍不斷提出開發計畫;若產業不須耗費大量電力,將省下成本轉向發展潔淨能源,難道不可行?因此從台電這個國營企業的思維,以及新政府力推的溫減法版本,不 難發現節能減碳恐怕仍只是口號。
新政府上任至今提出解決全球暖化的方法,多以生活節能為主,看不到真正解決高排放狀況的調整產業結構政策,也缺乏鼓勵潔淨能源的明確機制。當政府不正視此一問題,高耗能產業造成居民高健康風險的問題也就一再發生,台灣要走向低碳、健康社會,恐非專案小組不斷審查就能解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