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崖有花






二十一號晚上,把賴在行李上的貓移走,將和貓分離,四天,南下。南下前趕赴約會,搭公車、轉捷運,先和N與C在人潮擁擠的師大路覓食,約莫八點,站定鐵門半啟的地社門口,等待走入煙霧彌漫,重回花苞初綻時刻。


她提著電子琴從遠方走來,瘦弱依然,穿著長版灰毛衣與淡藍色牛仔褲,清湯掛麵的短髮有瀏海,她向後梳起紮成小馬尾,有些髮絲零亂。望見我們,藏在對她來說過大的眼鏡後的明亮雙眼,像夜晚的貓眼撐得圓大。相視而笑,為在這裡相逢。她以一貫緩緩、鬆軟並帶點童真的語氣說:「啊我好緊張。」在擁抱過後逕自拿走台啤躲在陰暗角落,準備,呈現她的歲月刻痕。


她是吳音寧,從二十歲開始寫詩。但多數人知道她,都是以報導文學作家的身份。記得初次見她,難以聯想那樣一個小瘦子竟在《江湖在哪裡》裡頭尖銳批判。她的外型不像站在前線的抗議份子,但她卻往往是。直到她的詩集《危崖有花》出版,才赫然明白,原來她的外型奠基於詩,那樣女性,充滿細節。


窄小的Live House人漸漸湧入,喧嘩不斷。喝著台啤,志寧唱歌。多數坐在前頭地板的皆衝著志寧而來。音寧笑著說,當她告訴地社老闆自己要來地社朗誦,老闆澆她冷水說「誰要聽」?於是志寧跟他的團員來了,唱起她們的新歌。我和友人並不那麼認真聽著,僅記掛小瘦子什麼時候出來?翻著被摺上記號的詩句,讓喜悅在我的心上暴動,幽微地,關於一位讀者與作者,不必交談的竊竊交流。


我喜歡音寧是誠實的。
喜歡她清楚知道自己的樣子。
喜歡在詩句中看見,我與友人的共同信仰。


比如,《喜悅是暴動》裡寫著─

我不穿束縛
不化討好的妝
隨他們
隨他們四面八方

一個人
赤足走入權勢挑高的殿堂
席地而坐
願肉身平等自然
不相信有哪個王朝
比星空永恆盛大


我同時喜歡音寧是複雜的。
喜歡她面對長大成人時,
嚴肅又柔軟地凝視自身的《年輪》─

我們是新增的年輪
快要硬了
但還沒

對氣候仍有感覺
對觸摸仍然
懷念,袒露的年代
易受傷害

沒早夭成火燄
便又往內
往內
老成一歲

     
當與交往多年的情人分手,
當我們曾以為分離僅因初遇的錯誤,
音寧寫下了《和我去》─

和我去睡在稻草堆
馬路邊、星空下
我不需要你貸款買房子
對我說露珠和光的故事
我不要你送鑽石
帶我上山下海
騎單車亂逛
脫光光游泳
我就會對你笑
枕入你臂彎
支持你的憤怒與夢想


和我去,理解我的世界。
或許困難。
但必須默禱實現的可能:不視片面獨裁的愛為愛,不視翩然美麗的承諾為永恆。


在志寧唱了幾首歌後音寧上台。依舊靦腆,說了些話放鬆自己的緊張,她開始讀詩。當志寧與他的樂手奏起背景音樂,當詩句從音寧的口中緩緩吐出,便知曉,她將青春留在紙頁,把夢想留給現實,留給搖搖欲墜的世界。


她朗誦著《缺席的同學會》─

為我們的缺席,開場同學會吧
蛀蟲齧咬過時間
教室外那幾張課桌椅
月光下,特別不安份的
嘎吱作響,仿佛在苦等
青春離去的餘溫
再次被想起,再次
撥開荒草蔓生的大學校園
尋找熱切的暗號


那時,想起坐在廣場上的學生們。想起那些說「就讓我來承擔集遊法之惡」的教授們,想起視道歉如喝白開水的政客們,笑了出來。笑,人在年少總輕易厭倦社會─「厭倦整個社會競速而過/再次啟程時/卻是偷偷原諒了自己/原諒安那其的頭腦/原來一直存在著政府/沒被驅逐出境」


人太脆弱因而反覆,如音寧描述的「原諒暴動的意念/原來順從成長」、「在日常生活的抉擇裡/我走到哪裡?你又在哪裡/或是不約而同/哭回從前」。但笑與檢視不是批鬥,僅僅希望,這些原諒自己的她們與未來或許原諒自己的自己,能夠「坐下來/用逐年老去的屁股/溫熱那缺席」。


音樂漸歇,她步下舞台,我們擁抱。確切地我看見她在詩集扉頁上簽寫的承諾:
「送給妳,小動物家族豐富的合唱」。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