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輕明年起須提出漁損分析報吿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六輕於麥寮開發,對當地環境與經濟活動造成衝擊,尤以漁業為最。為釐清六輕與雲林縣漁損關聯,環署於今年9月要求台塑依環評法第18條進行「雲林沿海養殖漁業與漁獲量追蹤調查」,昨天於環署進行專案小組審查。但地方居民、環團與環委對六輕提出的調查方法與範圍多質疑,要求改善後才能實施。


開發單位表示,此調查計畫將於明年1月開始實施、為期5年。開發單位指出,若要了解六輕開發是否造成漁損與毒害,應先在未開發前就做基礎統計,但此背景資料付之闕如,與海洋大學教授討論後決定針對漁業署與生物毒性實驗所的資料進行分析調查,以反應漁業現況跟建立資料庫,並了解六輕排放水質跟漁業的關係。而目前開發單位彙整分析的資料顯示,即便近年外界抨擊六輕影響漁業,漁獲量仍有增高趨勢,「我們推估,漁業型態的改變與產值,可能跟市場或政策相關」。


但六輕監督小組委員張子見指出,開發單位提出的分析光引用數據就有問題。他以93年牡蠣產量爆增為例,「單純因為換承辦人員、彙整方式改變,數字就不同」。


環委與漁業署也說,漁業署的漁獲統計都在港內,很多漁獲量是交易而來。麥寮三盛村長許春生質疑,開發單位在調查沿海漁獲的範圍太籠統,「六輕填海造陸後,海域都不見、潮間帶也不見,淺海漁獲量怎麼算?要介定清楚」。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員陳奐宇提醒,水質與漁獲關係除考量廠區排放水質跟廢污水處理的影響外,也要考慮空污的沉降作用,「因廢水是放流口以下才會受影響,調查對象屬海洋,但養殖漁業非屬放流口,和空污較相關」。環委也提醒開發單位針對漁獲的調查毒性採樣應重視內臟;陳奐宇則建議開發單位提供放流水製程,由製程回推六輕的污染會否在食物跟環境中累積而造成整體漁損。

而因中華白海豚攝食魚種與漁業產值重疊,陳奐宇也建議將大黃魚、沙丁魚等列入追蹤目標漁種,可與中華白海豚生態調查進行交叉比對。張子見建議調查計畫不必針對漁獲跟從業人口進行關聯分析,「有一筆資料是養殖人口爆增2千人,實際上根本不可能」。不如針對漁獲與漁船用油、漁業活動資料、漁船數跟進出港次數會較實際。


針對水質與漁產的關係,張子見也抨擊開發單位「像學生做作業」,提醒開發單位不該針對單一水質與漁獲量做統計,而應採實驗方法,針對各漁業形態,以每月監測方式,採現地水質跟當地的漁獲或魚類生長曲線做比對。張子見說,縱使開發前的漁獲數據不可得,但能靠實驗設計,收集四湖、口湖、彰化、嘉義等類似養殖業的數據做比對。此外,開發單位針對爭議性大的牡蠣養殖著墨很少,台西牡蠣養殖又以蚵苗為主,和其他漁業差異性大,建議開發單位獨立調查。


環保署副署長邱文彥認為,調查規劃仍多須改進,要求開發單位在下次會議前完整補充調查方法、說明如何彙整與解讀資料,也要求開發單位針對調查區位、成本、採樣檢體等內容提出說明,其中牡蠣養殖應單獨調查。邱文彥表示,開發單位應在明年3月提出期初報告,並呈現初步成果;期中與期末報告則分別在7月與11月底提出,日後每年皆比照辦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