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牛又來了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衛生署長葉金川以「吃到有問題美國牛肉的風險比連續被雷打到兩次還低」的說法打算大尺度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環保團體擔心將引發食品安全問題,昨天前往衛生署演出行動劇抗議,要求葉金川收回不實言論,針對是否開放進口召開行政聽證會。


美國牛肉是否完全開放進口?衛生署雖表示「沒有時間、沒有壓力」,但即將卸任的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楊甦棣卻表示「台灣全面進口美國牛肉非常接近成功」,欲以此成績在7月風光卸任。綠黨發言人潘翰聲指出,衛生署可能因政治壓力而全面解禁。


潘翰聲表示,美國牛肉已進口台灣,標準也非常寬鬆,這次一旦再放寬,台灣人民的健康安全將毫無保障。衛生署表示「高溫烹煮、紫外線消毒、吃安全部位、不吃過量牛肉、吃30月齡以下的美國牛肉」就很安全,但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胡雅美指出,衛生署根本胡說一通。


胡雅美指出,美國牛肉的危害在於牛肉含有導致狂牛症的「毒蛋白」,毒蛋白既非病毒、也非細菌,無法以高溫或紫外線殺菌方式處理。加上目前人類對新型庫賈氏症(人類的狂牛症)所知有限,遑論分辨安全部位,自然也沒有安全食用量。


胡雅美進一步說明,30月齡以下的牛雖驗不出毒蛋白,「是因為不易檢出」,但不保證安全。最保險的作法是完全不碰美國牛肉,否則一旦感染,將導致腦部病變。


為生產鮮嫩多汁的小牛肉,業者會將牛養在動彈不得的環境中;故意餵小牛吃缺鐵的飼料,讓小牛貧血,將小牛養在黑暗環境中,減少小牛活動力,避免肌肉變硬。中華民國環保生活協進會秘書長李德威從動物權角度反對美國牛進口。「美國將畜牧業的工業化推到極致,但卻嚴重傷害動物權益!」


新型庫賈氏病至2008年12月止全世界累計有212件案例,幾乎所有個案皆與牛海綿狀腦病疫區有關。台灣自1997年起建立通報及監測系統,至去年12月止,經審查列入可能或極可能病例共204例。


雖疾管局表示近10年來庫賈氏病平均年發生率為百萬分之0.5、所有病例均排除為新型庫賈氏病,但環保團體認為,衛署既可針對低致死率的H1N1啟動嚴密防疫機制,就不該對無藥可醫的新庫賈氏症全面棄守。


公民團體呼籲,葉金川除應先收回不實言論、依行政程序法舉辦行政聽證以決定美國牛肉進口的開放或緊縮。更重要的是針對所有牛肉商品與相關製品強制標示原產地及風險警示,才能為民眾安全把關。


狂牛症小檔案(資料來源:農委會)

狂牛症的病源不是病毒或細菌,而是牛腦部和神經系統內一種稱為「普利昂」(prion)的蛋白質。牛體若有畸形的普利昂,會因腦部產生海綿狀空洞而死亡。牛只要吃了一點點含有畸形普利昂的飼料,就會感染狂牛症,人也像牛一樣會感染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病),目前無藥可治,通常在感染幾年後出現痴呆等症狀,出現症狀後兩年內死亡。


毒蛋白小檔案(資料來源:農委會)

普利昂是正常蛋白質「錯誤製造」的版本,不僅功能異常,而且無法銷毀與排除;並且具有將「正常」蛋白質變成「惡性」蛋白質的能力。學界普遍認為大量普萊恩聚集在人類或動物細胞內,會使其致病。

一般而言,大腦中的細胞可對付功能出錯的蛋白質,但因普利昂形狀各異,無法被分解,大腦的神經細胞只能將其打碎,導致普利昂數量不斷增加而傷害到正常細胞。


美國牛肉開放進度與疑慮一覽表


2003/12/23 
美國爆發首宗狂牛症,人人聞肉色變,許多國家包括台灣政府,下令禁止美國牛肉進口。
2005/4/16 
台灣重新開放美國牛肉進口,韓國、日本、新加坡、中國則堅決關閉進口大門。
2005/5/18 
日本北海道發現第18例68個月大的荷爾斯坦母牛感染狂牛症。
2005/6/6 
日本厚生省北海道發現全國第20起狂牛症病例。
2005/6/10 
美國農業部證實,又發現疑似感染狂牛症的牛隻,這極有可能是美國第二起病例。
2005/6/10 
葡萄牙宣布出現境內第一例人類狂牛症(新型庫賈氏症)病例。
2005/6/11 
法國證實了境內第17起人類狂牛症腦部病變。
2005/6/13 
捷克又出現一起狂牛症。這是捷克5年來發現的第19起確定病例。台灣立委及消基會再度召開記者會呼籲暫停美國牛肉進口,衛生署則堅稱美國牛肉至今安全無虞, 沒有暫停進口之必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