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掛帥 濕地保育路漫長
【記者胡慕情台北報導】氣候變遷加劇,濕地對人類生存愈形重要。去年營建署主辦「亞洲濕地大會」、今年6月參訪國際濕地科學家學會(SWS),獲頒榮譽獎項,是30年來唯一獲獎的外國機構。不過台灣濕地保育受工業威脅,情勢艱困,保育之路漫長。
營建署副署長許文龍表示,「濕地重要性不亞於國家公園」,保育濕地是全球共識。台灣因位於候鳥棲息、遷徙地帶,受國際重視;過去濕地保育工作分散於政府各部會,近年營建署承接,積極參與國際交流;今年更獲邀參與「SWS拉姆薩公約小組會議」,許文龍希望未來透過保育工作,加入聯合國認可的「拉姆薩公約小組」。
水文改變濕地跟著變
宜蘭大學自然資源系助理教授阮忠信說,濕地和一般生態系非常不同。濕地中的生物移動、外來種入侵、植物散佈,都跟水域相當有關,因此一個區域的水文狀態一旦改變,濕地狀態就會改變。台灣生態多樣性豐富,更受國際重視。
阮忠信表示,過去台灣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區保護濕地和生物,但對周遭區域卻無法有效管理、事倍功半;他對營建署做為國土規劃主管機關,踏出保育濕地腳步表示肯定;只是台灣尚未訂定《國土計劃法》,國民黨又暫停執行《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在經濟發展思維掛帥下,濕地依然遭受威脅。
例如彰化大城濕地佔2萬2千公頃面積,為全台最大濕地,棲息許多台灣特有種生物及國際注目的候鳥,但可能遭行政院力推的工業建設「國光石化」破壞。去年即因地方政治人物帶頭反對,使大城濕地從國家濕地除名。
雖然企業開發前總承諾做好環境保護,但國光石化填海造陸已改變生物棲息地,排放的氣體與水污更會污染水文;因此填海造陸雖不會吃掉所有濕地,但濕地等同消亡。
許文龍坦承,這是台灣濕地保育跟建設間最難解的拉扯,尤其科學園區、石化工業的成功案例,都讓窮鄉僻壤希望複製成功經驗;加上沒有任何法律保障濕地,只要開發案受行政院支持、環評審查又通過,「內政部在國土保育上無計可施」。
看見濕地不同價值
許文龍表示,台灣多數人不明白濕地價值,所以工業開發非常容易。以大城濕地為例,當地居民就是不明白重要性,才反對指定為國家濕地。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員陳章波說,唯有看到濕地不同價值與面向,才可能永續使用。他認為政府與民間團體都要多與民眾溝通,想像濕地價值的最大發揮、保障當地居民生計,濕地才不會被出賣。
目前內政部已將《國土計畫法》規劃完成,下會期便會送進立院,列為內政部重點法案之一,希望獲得立院支持;一旦《國土計畫法》通過,或可阻止工業不斷佔地。此外,營建署也正與環保署溝通,希望將濕地列為環評審查重點項目,做為《國土計畫法》未通過前國家濕地的護身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