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是我們的家!」2月11日,豔陽高照,勤和村、寶山村等地的居民,穿著傳統服飾來到大愛村落成典禮,為住進大愛村的族人祈福,訴求「支持返鄉重建」。但國安人員以「保護總統安全」為由,未讓族人會見總統。「離災不離村」的重建口號,對族人而言,如此遙不可及。


災民要自愛

台21線,遭莫拉克風災重創。沿線村落如小林村、那瑪夏鄉慘不忍睹。災後半年,河床便道率先搶通卻仍崎嶇,亂石崩雲的災後景像仍待清理,一如災民的原鄉部落。


顛簸地行駛車子直至那瑪夏鄉南沙魯村(民族),死寂的街道宛如空城。兩位員警坐在村落入口被撞破的牆邊守望,塵埃一片。再往前行駛約1百公尺,終於有人煙。


南沙魯村民、民族國小教師謝綺燕和鄰居燒著柴火,鍋裡煮著的是這季節才有的樹薯湯。「葉子落了的時候,樹薯就能吃。」村民Aziman說著舀了一碗和記者分享,在這幾乎一無所有的村子。


民族村,是風災中那瑪夏鄉最嚴重的受災村落;多數居民因在風災失去家人、房屋全毀而不敢回鄉,選擇入住永久屋。就讀大同大學一年級的李孟佳和家人已決定入住,「我們希望在山下重新開始」。她曾被沖到土石流裡、好不容易才活下來,再也不敢回山上。


然而,李孟佳對入住大愛村有著擔憂。慈濟基金會副執行長林碧玉強調,絕不會「強迫」原住民改變,但又表示,慈濟「會給災民方向,災民應該自愛」。


李孟佳認為,慈濟的教義宣揚恐會讓原民被同化,就連原住民在山上幾乎每天烤肉的行為,也在大愛村內被柔性勸導。「慈濟說,最好也不要烤肉。」


讓原住民浮起來
「我們原住民,一隻雞可以烤、一片肉也可以烤,大家晚上聚在一起聊天,這才是家啊!」決定回南沙魯重建的Aziman,是南沙魯村回鄉重建的20戶之一。 上午9點左右,Aziman和鄰居們已經烤著魚、雞肉、麻糬,邊烤邊吃,讓人分不清在吃哪一餐。她們笑說:「我們不會離開。要一直堅持下去。」


謝綺燕喝著樹薯湯,眼神堅定地強調:「這是我們的家。」謝綺燕指出,民族村雖受重創,但並未被劃為特定區域,據重建委員會的專家調查,民族平台是安全區域,可供興建避難屋。


欲返鄉的南沙魯村民李惠民房子全毀,風災當天因去加油,陰錯陽差,一家人逃過一劫,笑說:「要永遠好好對待汽油桶。」目前已有民間團體協助南沙魯村民發展手工藝,族人表示,只要汛期有地方可躲,回鄉發展沒有問題。


除去情感因素與生計問題,文化衝突與支配心理也是族人排拒大愛村的原因。


林碧玉曾說,住進大愛村的原住民「從此可做好爸爸、好媽媽」,也希望日後「從空中看台灣,就可以看到大愛村」。


慈濟不斷對外宣稱大愛村要成為「全球典範」、原住民要「三不」以做為人品典範,並公開表示「要讓住進大愛村的台灣原住民在地球國際平台浮起來」,謝綺燕認 為:「這好像要『感化』原住民。」慈濟的種種作為,呼應永久屋動土前,慈濟宣稱大愛村要供國外「參觀」一說,失去主體性,讓族人相當不舒服。


一磚一瓦都不給
行政院長吳敦義曾承諾「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不強迫族人下山、可回鄉重建。但族人的返鄉路卻彈盡糧缺。謝綺燕表示,南沙魯村民願意自己出錢出地興建避難屋,供全南沙魯村民使用,高雄縣政府卻不允許。


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說明,民族平台要蓋避難屋必須變更地目,雖然民族平台被鑑定安全,民族村多數地區仍不安全;南沙魯村民希望變更地目興建避難屋, 好繼續住在民族村,對公務員來說恐怕是「無法承擔之重」,不願變更地目。南沙魯村民李惠民和高雄縣政府陳情,官方卻回應:「不住永久屋,連一磚一瓦都不會 給妳們!


「這和之前說的不一樣!」1月11日,高雄縣長楊秋興視察災區,對欲回鄉重建的族人承諾、甚至簽署同意書,表示只要勘地確認安全,就可蓋避難屋。但勤和村民杜麗珠在2月11日前往大愛村落成典禮時痛訴,高縣府不僅不給避難屋,政府也完全沒有明確原鄉重建政策。


杜麗珠指出,勤和村除路通以外,水電等一切所需都由災民自力更生。杜麗珠表示,勤和村民堅持回鄉重建,除了情感之外,更因為921地震後原住民下山生活的 前車之鑑。「921很多族人離開山上到永久屋去,根本無法適應。」杜麗珠說,年紀大的原民只會講族語、中高齡者學歷不高,下山根本就是死路一條。


勤和村自救會總幹事劉行健透露,楊秋興不願提供避難屋的原因是「給族人其他選項,選永久屋的人會反悔」。11日當天,族人的陳情書送向總統府秘書處,只得到「為不影響推廣大愛永久屋,暫時不提供返鄉災民任何選項」的答案。


半年轉眼就過,年後不久又是汛期,劉行健指出,入住大愛園區的僅是少數族人,政府不該不顧回鄉重建的多數災民權益。但災民的請求如狗吠火車。


楊秋興透露,未來高雄的永久屋不排除擴增至1千5百戶以上;總統馬英九也說未來連同屏東等地區,將蓋到2千戶。然而,災民已經拒絕永久屋,為什麼還要蓋?或者,其實居民根本沒有拒絕入住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