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龍蝦(三)
(圖片:鐘聖雄)
在《終結國光》系列文中曾說:「這一段表態的歷史,我是不會忘記的。」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一、二十二日兩天,是繼中科三期、四期環評審查後,台灣另一個可笑的政治劇碼。
國光石化案,在全民反對、環評委員皆以專業表達不贊成開發的情況下,以「兩案併陳」的方式作成決議,最後由總統馬英九宣佈要求佔國光石化股份43%的中油公司撤資,來達到撤案以及維持自己「守法」的形象。這個彎轉得難看,但馬政府終究有驚無險地繼續執政。
大城濕地逃過一劫,攫住眾人心思。鮮少人注意到當時經濟部另外強調,「我們不必放棄,也不可能放棄石化產業,石化產業要做升級轉型的大工程」,施顏祥表示,不排除「更新」三輕、四輕的產量,來提供下游石化工廠使用。
經濟部有此算盤,是基於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對泛用塑膠的需求,依然節節升高。近年中國的乙烯產量,從2000年的470萬噸,一路攀升至2012年的1758萬噸,加上美國發現油頁岩,解決了石油蘊藏量愈來愈少的問題,讓石化業者認為,這項產業,依然可以「永續發展」。
只是,工研院也發佈研究指出,當中東和中國不斷擴大境內石化產業,未來全球乙烯生產量恐怕過剩,若石化產業要繼續發展,應該轉型發展成為高值化的產品。舉例來說,即是更抗油、耐磨、彈性更佳等塑膠產品。
國光石化董事長孔祥雲表示,未來石化產業的市場集中在亞太地區,台灣具有地利之便,但礙於地狹人稠,如六輕這樣整座石化大廠的原料擴建案在台灣,幾乎不可能再闖關。除了土地需求的問題,國光在大城的開發撤案後,經濟部曾一度評估彰濱工業區與台中港來讓國光石化進行開發,但這兩個地點都有水源嚴重不足的問題,最後流案。這正是為何馬英九宣佈國光石化撤案當天,同時奠定了未來石化產業必須「質在內、量在外」的政策緣由。
這項政策的宣示邏輯如下:台灣的乙烯自給率仍然不足,為了要推動高值化,除了技術轉型之外,量也必須滿足。礙於台灣環境無法配合業者需求,除更新既有石化工廠之外,也要把原料基地設置在海外,再運送原料回台。
日前經濟部開闢了「經濟部石化產業高值化推動辦公室」,許多報導也都不斷宣稱台灣石化產業即將轉型囉!看起來熱鬧非凡。但仔細檢視高值化這件事,根本難以起步,政策的宣示,也只是掩護政府配合企業謀財的手段而已。
※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蕭代基指出,當初他反對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設立,是因為台灣政府扶植石化業的方式近乎於「流血輸出」。以目前市場趨勢所需要的泛用塑膠來看,下游石化工廠早已直接外移到產地,台灣沒有必要繼續擴張乙烯產量、製造污染,耗用政府財稅的補貼來發展。蕭代基當時也強調,台灣的石化產業只剩下高值化這條路。
然而,要發展高值化,需要技術,還有業者的意願,目前為止,兩者皆很缺乏。平心而論,台灣擁有研發能力的,僅中油以及台塑兩家企業,其他業者,比如孔祥雲所在的中美和、國光石化其他股東如長春化學等,向來以代工為主,在轉型上有基本難度;其次,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高值化起步太慢,就以新加坡為例,台灣至少慢了整整十年。第三,業者意願不高,經濟部在與業者討論高值化的走向時,業者便表明「材料的研發時程冗長,研發、認證、試量產、大批量生產以及客戶的線上試用都有困難。」台塑集團,便曾在2011年言明「高值化不易」。表面上,說是業者一窩蜂投入導致供過於求,但癥結點還是在於泛用塑膠的市場大於高值化石化產品的市場。
在商言商。當市場即將飽和,業者當然不會完全不考慮轉型的必要,台塑多年前就開始投入高值化產品的研發,日前六輕4.7期擴建正是一例。但蕭代基特別指出,目前台灣石化業者的乙烯自給率早已充足,發展高值化的關鍵不是量,而是技術,「只要以目前的量去做就可以了,無須擴建」。但回頭看日前的六輕4.7期擴建爭議,可以清楚看見,業者的算盤,並非純然地「發展高值化」,而希望兩者兼具。
六輕4.7期擴建案爭議之處,在於空污。先前在這篇文章已經提過,不再贅述。由此來看,台灣已經沒有任何足夠的環境條件容許石化業的「擴建」或「更新」。但從政府,包括經濟部、環保署等單位,為了六輕4.7期的擴建爭議,提出修改環評法、惡意攻擊媒體甚至抹黑環境團體等行為來看,可以清楚知道,即便歷經國光石化爭議的教訓,恐怕台灣政府還是選擇繼續以社會成本扶持石化產業「永續發展」。
這樣的推論,不是憑空臆測。
孔祥雲直言,選擇到馬來西亞投資,是因為馬來西亞目前跟中國已是東協加一,只要產品由馬來西亞出口,就可有零關稅的優勢。不只如此,馬來西亞政府還提供了獲利減免、稅收抵減等優惠,加上地理環境沒有颱風地震,對石化業者來說為一利多。
孔祥雲進一步指出,乙烯運送不易,未來在馬來西亞生產的乙烯,多數會在當地直接製造成產品送往市場。這樣的坦承不諱,等同打了馬政府「質在內、量在外」規劃方向一巴掌。看,國光石化不就在日前傳出,要在台中港開發?
國光石化並沒有真正地離開台灣。相反的,它因著政治的賣弄多出分身,繼續吸附著馬來西亞與台灣的脆弱環境而生存。(待續)
留言
貪婪的蠶食無垠的海岸線
自滿的讓吐煙大船和鐵手螻蟻恣意摧殘
享受著憤怒以及哀嚎編奏成的交響樂
但卻忘了 上帝只給了一個機會
一個所有世上生命共生共榮的機會
這個機會並不因為國界有所區別
這片藍天也不因為國界有所劃分
有天愚蠢的人們
將只能在圖畫書中看到天空的湛藍
而或者 找不到一塊可以安息的淨土
屆時 眼淚再也洗滌不了驕傲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