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石化幽靈復辟?
一九九〇年九月,五輕動工,時任經濟部長的蕭萬長承諾二十五年後遷廠。二〇〇八年,國光石化提出開發,因中部空氣污染嚴重,一度傳出國光石化將轉往五輕遷廠後廠址開發,遭高雄民眾強力反對。當時馬政府拍胸脯強調,五輕絕對會在二〇一五年如期遷廠。但隨著國光石化在彰化大城的投資死案,五輕去留開始起了變化。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總統馬英九會同時任行政院長的吳敦義、經濟部長施顏祥舉辦記者會,宣佈國光石化將從彰化撤案,但支持石化產業繼續發展。施顏祥強調:「有關石化產業部分,我們不必放棄,也不可能放棄石化產業,石化產業要做升級轉型的大工程。」馬政府定調石化產業的發展「質在內、量在外」,隨後由經濟部協助國光石化前往馬來西亞邊佳蘭落腳。
邊佳蘭居民得知消息後組成自救會抗爭,七月十八日來台陳情。八月十八日,國光石化證實將不在邊佳蘭投資。不到一個月,中油公司董事長林聖忠受訪表示:「五輕存廢攸關未來台灣石化產業發展,料源不足恐會影響國內外業者投資意願,引發出走潮。五輕如果繼續留在高雄,對國內石化產業發展是最好的結果,可兼顧產業與環保,對高雄後勁當地居民的就業也有幫助。」
為了支持中油論述,石化公會彙整泛中油體系中、下游業者對未來乙烯需求量,初步估計約需兩百萬噸。中油表示,三輕更新後,中油本身的乙烯生產量雖已經達到一百五十萬噸,但五輕一旦遷廠,將多出三十至四十萬噸的乙烯缺口。然而,若將六輕產出的乙烯加入計算,目前台灣的乙烯生產量早已高達四百四十四萬噸。事實上林聖忠也曾說,若五輕真的遷廠,將靠進口乙烯來支撐缺口,「只是會提高成本」。換句話說,五輕遷廠不是不能,而是石化業者再度為了不想將成本內部化的爛招。
偏偏馬政府吃石化業者這一套,決定繼續支持石化產業傳統的發展路線,讓台聚集團、中石化等民營業者籌組公司向中油承租五輕,雖行政院設下「業者需支持石化產業高值化政策」的條件,但支持的具體條件為何,尚未有任何說明。而經濟部竟還大言不慚:「由民營業者所組團隊來經營五輕,並不違背政府先前承諾。」
未來將向中油承租的業者,包括中石化、李長榮、國喬、台橡,中油公司以為避免爭議的說法,暫時未入股,然而中油公司卻一面推動民營化,預計在二〇一七年前達到民營化目標。有趣的是,在國光石化於大城撤案後,曾任中油副總經理、後任中美和董座的孔祥雲,被轉派為國光石化董座,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三十日,又回鍋接任中油總經理,就在中油釋出希望五輕延役消息當天,媒體也「恰好」報導孔祥雲將轉任中油高級顧問,並外派接任台橡、富邦金創合資成立台耀石化材料科技公司董事長。這項調派饒富興味:第一,富邦金創是國光石化案中的大股東之一。第二,經濟部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表示,「中油公司高值化策略一直沒有實質進展,林聖忠希望借重孔祥雲專長,出掌台耀石化公司,強化競爭力。」
將行政院的前提、孔祥雲歷任背景及中油民營化等條件綜合來看,很難不讓人聯想,國光石化只是換了方式,變形重來。
石化產業願意高值化當然是好事。然而高值化與是否繼續保有五輕的乙烯產量,則完全不相干。國光石化爭議期間, 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教授蕭代基曾指出,台灣石化中下游廠商製成產品,超過七成出口至國外,若只計算國內需求,乙烯自給率已達三二八%。行政院也心知肚明,高值化的關鍵在於研發,事實上,國光石化撤案後,行政院也已經規劃,要在五輕遷廠原址設立研發中心,如今再起變動,毫無道理。
翻開五輕污染史,讓人怵目驚心。至今五輕廠址的地下水與土壤污染情況,幾可說是名列前茅。這些環境的沈重負荷讓後勁居民苦不堪言。當初後勁人同意五輕設廠,關鍵就在於二十五年一定遷廠的承諾。歷經國光石化一役,石化業者必須清楚,真正走向高值化,才是在台灣繼續發展的唯一道路,奉勸石化業者與行政院莫再打烏賊戰術,二〇一五年,該還後勁人一個公道,否則二十多年前圍廠的埋鍋造飯景況,勢必重演。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