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廢墟,訂古蹟-樂生保留運動的啟示
「反廢墟,訂古蹟!」12月2日上午,樂生院民與青年樂生聯盟來到文化部前陳情,當他們高喊這聲口號時,有種時光倒流之感。
這句口號是樂生保留運動最早的口號之一。十年前,樂生仍然完整,但因捷運開挖,房舍被強拆七成,剩餘三成在歷經鬥爭後,於2007年留下了39棟,另10棟遭拆遷重組房舍的成果。2007年以來,保留的房舍卻再度因為保留政策錯誤,致使工程開挖後不斷產生裂縫。文化部用來對外宣傳、具有世界遺產潛力點的王字型大樓已經嚴重傾斜,日前王字型第三進的門甚至頹然倒下。
大地工程師王偉民一再警告,若捷運局不進行土方回填工程,樂生一定會因走山而崩壞、影響捷運機廠,捷運局依舊置若罔聞。此時樂生青年聯盟扛著頹圮的建物來到文化部前,繼續喊著「反廢墟、訂古蹟」,在官僚眼底,該像是笨蛋一樣的行為。這樣薛西弗斯式的堅持,是為了樂生院民李添培所說:「希望我有生之年,能親眼看見樂生院被完整的修復與重建;不然,做再多身後事,都將不具任何意義。」
樂生保留運動普遍被認知為捍衛人權的運動,其最早的保存戰線,是文化資產保存。樂生療養院內不僅涵括日本殖民時期、國民政府等建築語彙的轉換,更見證痲瘋病隔離歷史,居住其中的院民們是活生生的教材,建築與人皆是醫療史不可或缺的一頁。
醫療技術進步後,痲瘋病正式正名為癩病,社會歧視理應遞減,政府卻為了捷運,強制驅趕樂生院民,是民主人權的大退步。是以樂生與捷運衝突之際,許多歷史與文化人士第一時間跳出來捍衛保留,要求指定樂生院為古蹟,希望透過文化資產保存法保留房舍、阻止捷運開挖,2005年,陳其南擔任文建會(文化部前身)主委,下令將樂生療養院暫定為古蹟,但因捷運通車的重大地皮利益,暫定古蹟的程序一直被拖延而未進入審議程序,最後只有聊勝於無的「文化景觀」。
「聊勝於無」甚至是過於褒揚的形容。現今保存方案是前行政院長蘇貞昌在任時代所責陳。表面上是「通車不延誤、文化資產保留最多」的決策,但除了通車進度、開挖工法以外,樂生院的院區修繕乃至於如何重建、經費分配等細節幾乎付之闕如。當時王偉民曾指出,捷運局為了服膺政治決定,未仔細鑽探樂生院地質,使用錯誤透水係數進行工程設計,必然導致走山危機,2007年以來,捷運局一再否認。
這兩年樂生出現明顯滑動危機,衛生署擔憂走山影響迴龍醫院安全,邀請地質權威陳文山、李錫堤等教授參與安全評估會議,兩位教授皆在會中指出樂生已經開始滑動。缺乏古蹟保障地位,使得捷運局得以不因重大損害而必須勒令停工;加上捷運局為了逃避多年來否認地質危機的政治責任,已請大地技師工會背書,致使樂生院就算有文化景觀的法治保障,捷運局也得以用「會進行維護、修繕」來推托。
過去行政官僚總以「捷運機廠未完工、不能通車」為由,不肯指定古蹟,但如今機廠未完工,捷運依然通車順暢。12月2日,樂青向文化部再度陳情,要求指定樂生院為古蹟,並且召開跨部會會議,將院區建築全面進行完善的修護工程。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新任局長施國隆雖旋即釋出善意,在兩天內前往樂生現勘,並表示會與捷運局針對土方回填進行討論,但談到指定古蹟,仍是迴避。
施國隆說,古蹟是針對單一建物進行指定,樂生的建築屬建築群,適用文化景觀。但文化資產保存法清楚明白寫著:古蹟、歷史建築、聚落是指人類為生活需要所營建之具有歷史、文化價值之建造物及附屬設施群,與施國隆所言,顯有不符。
文化部私下傳來消息表示,目前樂生只是文化景觀,相關管轄單位衛福部,皆不願編列修繕預算,而文化部本身也沒有這麼多經費。以此推測,雖樂生保留與通車早已無涉,文化部恐怕擔憂,在指定為古蹟之後,必須承擔最多整頓樂生的責任。且若與捷運局溝通無效、走山危機成讖,將難以承擔政治責任。
樂生院民從抵抗強拆至今已經超過十年,十年內有許多院民身故,醫療資源幾乎全數被轉移至迴龍醫院,在世的院民則多數罹患癌症與各種慢性病,迄今仍不願離開、要求指定古蹟,並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居住權益。在這十年內,樂生保留運動見證了行政官僚體系的崩壞與惡質,若能透過抵抗落實樂生保留,代表著衰亡的體制,仍有甦醒復原的可能。
2007年,許多人曾為樂生走上街頭,做出了一點改變。雖然終究被政府的手段分化,使樂生走向殘敗。但今年3月,有新的臉孔走上街頭,承接十年如一的口號。在捷運通車與樂生保留再也不相干之際,集結的力量應該更大、更強。將樂生院指定為古蹟與完善修復、重建,是治癒這個政府的必經之路,抵抗行動將會持續不斷,謹以此文邀請閱讀的你,在這一輩子作一件傻事,讓樂生院民在風燭殘年之末,看見薛西弗斯將大石推上山頂而不再落下的那一刻。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