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與空間的竊賊
台北的都市計劃愈來愈荒唐。
前些日子,好友F的母親來電,焦慮萬分地請我過目幾份書件,其中一封是寫給內政部長李鴻源,祈求李鴻源出面制止台北市不斷惡化的都市更新的信件。F家位於芝山岩,我去過幾回,是個小而精緻的社區。社區內建築多半二至三層樓高,皆為獨棟。這個社區的圍牆材質是唭哩石,幾乎是台北市碩果僅存的唭哩石牆。由於鄰近芝山岩,白鼻心、紫嘯鶇、台灣藍鵲等動物,都是F家這個社區的好鄰居。
芝山岩的地位,並不遜於陽明山國家公園,事實上,它是大台北盆地極為重要的自然景觀與文化史蹟。1994年前後,台北市政府曾經要將這裡規劃為文化史蹟公園,但因一群經常在此進行植物調查的民間團體陳情而喊停,前台北市都市設計審議委員陳亮全以及考古學者劉益昌等人,召集包括地質、動物、植物、文史等領域專家,組成「芝山岩文化史蹟關懷小組」,發現芝山岩不僅是跨越清末、日據以及國民政府三個歷史朝代的文化史蹟,目前在芝山岩所殘留的搭肉刺、皮孫木等海岸林植物,更可見證台北盆地在兩千萬年前堆積形成的地質構造。此外,這裡還有三千六百年到三千年之間芝山岩文化在內的眾多文化層,陳亮全直言:「芝山岩不但能把史蹟本體及現有環境加以展示,而且還可以將已經消失,屬於史蹟形成當時的自然與人文大環境重新呈現」、「要了解台北,甚至北台灣的前世今生就必須親臨芝山岩。」。
為了確保都市開發不會影響芝山岩、讓台北市民能從周邊清楚觀看、指認芝山岩、讓登上芝山岩的民眾得以遠眺陽明山、官邸、圓山以及關渡等景觀,台北市政府都發局在2000年曾劃定芝山岩周邊高度限制管制範圍,使周邊建物最高不超過十二層樓。然而,這個管制範圍不知道何時被悄悄挪移,在芝山岩居民不知情的情況下,東騰建設預計在這裡開發高達二十六層樓的「新芝園別莊」,並拆除唭哩石牆、引發民眾反對。
由於王家都更案件爭議,東騰建設開發腳步暫緩。但F家的社區沒有因而解除厄運。台北市政府之後進一步允許太子建設進駐,在離芝山岩沿雨聲街一座六層建築物不滿五十公尺的基地上,同樣以都市更新名義,分別興建七層以及十四層樓的集合住宅。建築師張清華質疑:「這個案子根本沒通過都審,怎麼能允許建商蓋到十四樓?」值得注意的是,此案要下挖地下三層樓,史蹟範圍的評估也不完整。
都市更新的街廓,應該方整、不該小面積獨棟「重建」,士林王家事件殷鑑不遠,但這幾家建商依舊玩弄舊時手法,得知大部份住戶不願出售,就用買一戶拆一戶的方式摧毀社區;迄今F家社區仍有一半以上住戶堅持不出售,建商取得的基地形狀,歪七扭八,使得建商取得的土地,只有兩塊可蓋大樓。為了將本求利,建商在台北市政府容許的建蔽率下,以總面積計算主建築的形式,設計結果,將把這兩塊地全部佔滿、緊靠鄰房、無法保留合理間隔,建蔽率管制完全失效。
不僅如此,建商還透過道路用地容積轉移的許可,購買公有道路,將容積移轉到F家的建案,將十四層樓的高度硬是拔升到十四及二十一層樓高。建商得知民眾抗議唭哩石的保存問題,則在計畫書內,以「未來將做唭哩石展示小公園」粉飾太平。
這些建案,打著「永續、健康、綠建築」的口號行銷。然而,那些口號卻是它們從來無法給予的。
地政學者、台北市副市長張金鶚日前曾說,「除都市更新外,應重新建立市民之生活品味,俾以鏈結城市基礎建設,繼而累積成為一個具有自明性有競爭力且能與時空友善發展之城市品味。」然日前通過修正的都市更新條例,不僅未能解決王家都更的「多數決」爭議,也未能納入公共利益的評估、打造落實都市更新精神,而非老舊建物翻新、圖利建商的基礎。換句話說,必須檢討圖利建商的容積移轉,徹底修改現行的都市更新條例。芝山岩建案,可以是標竿起點,端看張金鶚,是否能夠「換位置,但不換腦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