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花改不完



2010年,梅姬颱風來襲,蘇花改工程因著政治壓力,僅花22天審查就快速通關。當時民間團體不斷抗議,因交通部與環團在2011年9月後,就舉辦座談希望針對開發疑慮形成共識。民間團體認為,部分路段需要修補以維護交通安全,並未全面反對。10月中,交通部舉辦現勘。第一次初審會議時,環評委員列出46項意見要求答覆。但這些意見並未被全部回覆,就在14天後的審查會議通過。當時,花蓮縣長傅崑萁坐鎮全場確定環評通關,並表示「這次環評是有史以來最嚴謹的環評」、「地表上連萬里長城都沒有這麼長的準備時間」。諷刺的是,蘇花改在正式施工後,就因永樂路堤、武塔隧道、漢本遺址等問題不斷進行環差。

蘇花改現存問題有三:第一為永樂路堤恐對河床增加淹水風險。公路總局計劃將此路段改為高架,但將使蘇花改隧道工程大量土方無處可去。公路總局、環團與宜蘭縣政府協商後,將土方以鐵路方式運送(新馬站)運送給宜蘭縣政府運用。但這些土方不是最大問題,而是後續蘇花改有連續兩次大型環差,讓原本長隧道變更長,並加挖安全逃生隧道,導致更多土方的產生。第二,蘇花改路線距南澳武塔部落很近,開挖隧道也許會加劇山坡落石。最後則是漢本遺址。公路總局是於2012年在宜蘭南澳工地挖到漢本遺址的。考古學者劉益昌環評時即有發現地上標本,建議注意,但公路總局未注意。2015年6月,公路總局又挖到更早期的二次文化層,導致蘇花改施工進度不得不放慢。消息傳出後,地方民眾大肆批評,政治人物又再度以「蘇花改涉及人民安全與花蓮發展」要求蘇花改快速完工。如蘇澳鎮長陳金麟便說,「假日蘇澳塞車情況嚴重,地方民眾對蘇花改通車期盼已久,保護文化資產不能作為工程延宕的藉口,這是大家不願見到的事實。」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陳義丰也抱怨,「蘇花改無法確定何時通車,觀光業者的損失難以估計。」

地方政治人物的抱怨實是無限迴圈。在談蘇花改是否要加速開發前,我們恐怕得回顧它的前身蘇花高。蘇花高的建設背景是「六年國建」。六年國建延續1970年代的發展精神:以國家財力進行公共建設,加速台灣產業結構發展。但早在十大建設時期,中央政府就無足夠經費支持這種開發模式。加上1980年代以來,政府為吸引外資,強力介入維持低稅率的投資環境,使政府財政結構長期惡化。財政惡化,讓中央修改稅制,抽回對地方的補助,要求地方自籌財源。這變相使地方無足夠經費建設必要公共建設。1980年正是土地炒作興起之際,而後續開放農地自由買賣,使地方政治黑手得以介入,一方面圖利自身,一方面藉變更土地地目增加財源。

表面來看,蘇花高是一交通建設,但在蘇花高變成蘇花改之後,縣長率領民眾北上抗議,最大宗的卻是民宿業者與地方頭人。這些人多被認為與財團有良好關係,而如西部的工業區開發,一旦有大宗建設名目,周邊土地就可能得以隨之變更。換句話說,東部與西部都存有圈地炒作情況,只是一為工業,一為觀光業。扁政府時代,他喊出蘇花高環評過關就會興建,花蓮農地價格就不斷飆漲,吉安、壽豐一帶農舍倍增。後蘇花高因社會對其開發破壞甚巨暫緩,但地方政治人物並不放過,趁著梅姬颱風死人,一舉取得開發大權。通過開發,公共預算撥款。但環評粗糙的結果,就是使得工程延宕、預算再增,而真正危險路段的安全遙遙無期。

而若進一步分析蘇澳塞車問題,正是因著雪隧興建後帶入大量快速來回宜蘭與他處的車流。事實上,目前蘇花改尚未興建成功,花蓮假日的交通狀況也已快速惡化。大量人潮,使這些地方的地景也急速變化,地方政府的開發思維延續大規模大建設的老舊想法,且為迎合陸客,興建各種大型度假村與飯店,這些情況,不僅是民間團體長期反對破壞地方特色的開發方式,同時也是一些有意識的觀光業者憂心的經營模式。

蘇花改的通車,不僅是影響花蓮一地,也包括台東。而台東因有南迴鐵路鐵氣化以及對中國的航班增次,恐怕面臨更大衝擊。早在縣長黃健庭上一任任期時,他即看好東部海岸的開發。雖然美麗灣度假村因違法環評而暫停,但地方政府並未放棄開發都蘭一帶海灣。這週三,花東沿海保護區的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開發案又將進入環評大會審查,恐將闖關。

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位於台東都蘭灣,面積比美麗灣度假村大四倍,開發規模高達550個房間,位於沿海保護區。此開發案延宕十多年,就是因為衝擊過大引發爭議。美麗灣前車之鑑歷歷在目,業者想強硬通過,讓人不解。日前海岸法通過,其施行細則正在研擬中,環保團體質疑,業者與地方政府是想趁著子法通過前搶先開發。「但若海岸法施行細則公告,杉原棕櫚濱海渡假村恐將面臨環評通過卻無法開發的窘境,到時候是否業者又會像美麗灣面臨國賠問題?」

交通建設與地方發展當然息息相關。但沒有妥善規劃的交通建設,不僅為地方帶來負面效應,也將使社會大眾負擔龐大代價。漢本遺址的不斷出爐,或正提醒我們面對早年種下的錯誤禍因,唯有停下腳步,嚴肅面對,才能避免錯誤一再擴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