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核電的漫長之旅

核一廠是政府在1970年代推動的十大建設項目之一,1971年底開始施工,1978年商轉。一號機在2018年底屆齡40年,正式停止運轉,而二號機也將在今年七月,功成身退。

台電表示,如果2019年順利啟動除役,會先將用過燃料棒移到冷卻池中,預計耗時八年;再來是將燃料棒移到乾貯設施,開始拆除與輻射污染相關的設備跟大型廠房,預計耗費十二年。之後,還要進行三年環境監測,再用兩年把土地恢復原狀。總計要花25年。

如何在取出、移動用過燃料棒時,讓電廠穩定運轉,是除役要確保的第一件事。台電為此,經常演練。目前核一廠有6150束用過燃料棒。退出後,會放進密封鋼桶,再送到乾式貯存場存放。

台電說明,密封鋼桶會完全焊死,為了保障居民健康,還另外打造一個混凝土護箱,把輻射值再降到法規的五分之一。不過目前乾貯設施,遲遲無法啟用。

2008年,台電因為核一廠用來存放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即將爆滿,提出興建乾式貯存場的政策,引發強烈反對。不過,當時環保署還是通過核一廠的乾貯計畫,目前第一期的露天乾貯已經建設完成。第二期的室內乾貯則還在進行。

2010年,台電取得水土保持證明,後來卻變更設計。由於鄰核一廠的乾華溪上游是農委會公告的土石流潛勢區,新北市政府以台電沒有按圖施工為由,不肯核發水保完工證明。其中2017年一場豪大雨,讓核一廠的邊坡坍方,更讓水保疑慮,僵持至今。

台電強調,變更程度是法規容許範圍,經過兩次訴願,台電都勝訴。而相較於將用過燃料棒放在冷卻池中,乾貯設施其實有比較高的應變能力,希望盡快啟用。

20193月,環保署審查核一廠的除役計畫,環保團體希望台電配合除役,等室內乾貯完成後再移出燃料棒。而環評委員則對乾貯設施遇上災害風險的問題,提出疑問。

台電強調,除役過程會比照營運時的嚴密規格,定期抽驗鋼桶確認沒有腐蝕問題,並針對溫度進行監測,確保輻射沒有外洩來影響除役人員跟居民的健康。同時也承諾,這些核廢料只會在廠內存放四十年。

這場會議,沒有結論。環評委員要求台電補充除役風險的因應機制,送環評大會再審。

2019515日,環保署環評大會即將確認核一廠除役計畫,是否通過環評,環保團體除了表達期盼,也希望台電針對核廢料最終處置的困境,有具體回應。

台電表示,在第二期的室內乾貯還沒有啟用之前,不會拆掉燃料池,以保留可以改裝的空間
。至於高階核廢料的最終去處,台電正在努力找尋。

由於核電除役是當地居民高度期盼的事,環評委員討論過後,決定通過核一廠除役計畫,預計七月核發除役許可。只要新北市再核發核一廠乾式貯存的水保完工證明,除役工作就可以正式展開。

核一除役後,核二與核三除役期程也將要來臨。原先台電評估除役經費是3300億,目前可能提升到4700億。但暴增的經費不是最大問題。石門區居民李宗烈認為,現在核廢料依然留在核一廠裡面,「有除役跟沒有除役不就變得沒什麼差別?」他希望政府還是要趕快建立最終貯存場,否則核電問題,永遠無解。

然而,在核廢料始終難以去化的情況下,許多擁核人士依然希望續用核電。他們認為,目前政府主張2025年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源20%的非核減煤目標,會引發缺電危機。在2018年,提出結合九合一大選的以核養綠公投案,主張用核電換取再生能源成長的空間,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一項,明定2025年非核家園的目標。

由於能源轉型過程中,屢屢遇到再生能源開發與保育的衝突,乃至於台電一度以平衡北部用電為理由,要興建深澳火力電廠,引發輿論對空汙的關切,抨擊政府「以肺養綠」,最後公投結果,有將近590萬的同意票。總統蔡英文對此回應,會取消2025年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年限,但非核家園的目標,不會改變。

堅持非核,是因為在多方考量下,核電已不再是有競爭力的能源。國際能源諮詢委員會的專家指出,若非中國有軍事考量,全球核電發電量其實逐漸下降。

而根據統計,全球興建中的機組數量,從 2013 年底的68座反應爐,減少成2018年中的50座。這50座機組,有33座長期延宕。而延宕中的機組中,又有15座,在2017年傳出二次延宕的消息。

ˇ曾因經濟因素陸續重啟核電廠的日本,也在2015年起,就因為巨額安全改善費用不符成本效益,陸續關閉敦賀1號機、美浜12號機、玄海1號機、島根1號機等運轉超過40年的5部核電機組。2016年和2018年,又分別將伊方1號機、2號機、大飯12號機以及女川1號機共4部機組廢爐。

回頭來看,台灣如果要續用核電,不只要面對成本考量,還有技術問題以及社會是否能有高度共識。台電以重啟核四為例,首先需要大量經費,其次必須跟奇異公司重談合約。過往經驗來看,就算撇除這兩項因素,單看現場的設備改善與測試工作,就需要耗費至少六到七年的時間。

而台灣三座營運中核電廠雖在福島災後進行安全強化,但並非全廠都有改善,地質學者陳文山認為,以目前核電廠的耐震係數,恐怕無法抵達重大的地震災害。最後,則是目前核電廠所在的的首長,都對核廢料相當頭痛,主張政府必須先解決核廢料問題,否則免談延役。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認為,轉型過程本來就會遇到許多挑戰,各種能源在興建過程,也都有各自的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台電掌握供電穩定度的精確性,但相較於其他能源,核電所衍生的風險最大。「光就一座核四,蓋了幾十年都沒蓋好。」

儘管如此,擁核團體依然以空汙、缺電為號召,再度發起公投,要求立法院訂出「核能減煤專法」,規定2030年之前,核能發電的占比,不能低於燃煤發電,引發民進黨秘書長批評根本是以煤養核,呼籲民眾在年底的公投不要輕信。

2019427日,有超過一萬名民眾再度走上街頭,訴求反核。他們不知道,要走多久、要走多遠,但他們大聲倡議、腳步堅定,一步一步,走向非核家園的終點。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