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16的文章顯示全部
從核災區實測爭議看台灣不存在的公共對話

日前農委會與衛福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報告,希望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當時農委會與衛福部雖強調絕無明確開放進程,會取得社會共識才進行,但旋即倉促舉辦公聽會,引發極大反彈。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因應核災區食品開放問題,預計到日本核災五縣市進行測量,每縣市會找至少五個樣本,進行北中南東的樣品對照。在前往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12公里的富岡町一處休息站附近取得土壤樣本後,測得銫137濃度為每公斤81.756貝克,而陸續所測最高的數值,還曾飆破1900貝克。方儉認為,這可證明日本農田遭受汙染。 方儉…

Read more »
觀看的反轉-《翡翠之城》的飾演與直視

錯過台北電影節,我是在公共電視的紀錄觀點上看趙德胤的《挖玉石的人》。凌晨一點的重播,無燈客廳,液晶螢幕開著卻彷彿關閉——工人摸黑挖玉石,躲避查緝,為了保生,奇異的是,這反讓他們宛如鬼魅。工人的行徑逸軌於常人的知覺,整部紀錄片有光亮祭祀音聲吃食甚至災難,我的腦海卻只一片無盡闇黑。闐闇與徒勞相扣,濃縮著玉石場裡勞動者的一生。恍惚裡,直想叫電視裡的遊魂們別再挖掘,但趙德胤用一事故作為終局,慘忍的。 片裡趙德胤不特別擘出區塊探討龐大的結構問題,諸如毒品氾濫、軍人勒索、自然破壞。「生」字底下,結構會被真實的人化為淡薄的背…

Read more »
若我們從勞工回返成「人」

回溯與基隆這座港城攸關的記憶,盡是灰糊黯淡的影—— 市場邊沿山坡上我稱呼姑婆的原住民與她晚年賣豆漿饅頭的老兵丈夫,養一頭瘖啞的狗,住在潮濕而有蛇蟲爬行的老屋。港邊窄仄巷弄,夜裡酒吧燈亮,俗豔卻風韻猶存的老闆娘,多半獨坐倚靠斑駁的牆,偶與女性長輩談話。年長一點,聽聞已過世外公的風流韻事:他總是帶著三女兒說有事外出,實則去尋覓胭脂。他會將工頭的薪水花盡,在返家後拳打腳踢。而委託行櫥窗內曾有舶來品,是母親的追求者,一個長年海上晃蕩的男人帶回。母親曾被那亮麗吸引目光,但最後她們沒有在一起。海上多飄蕩,母親決定移轉至晴光…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