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分鐘抵抗虛假的永遠


(圖:鐘聖雄)



今天是莊秉潔教授被台塑提告的民事訴訟案第一次開庭。主要內容是針對雙方提告與答辯理由進行確認與釐清。

● 當事人適格性

今天的言詞辯論,雙方主要針對程序與事實兩方面進行攻防。莊秉潔教授的委任律師詹順貴等人,首先針對原告,也就是台化纖與麥寮汽電共生是否具有提告適格的部分進行釐清。

詹順貴首先定義,「六輕」包括年煉原油 2,500 萬公噸的煉油廠、年 293.5 萬公噸輕油裂解廠及其相關石化工廠、重機械廠、汽電廠及麥寮工業港、基載燃煤火力發電廠等項目。而一般人對「六輕」的認知,約可分為兩種,一是台塑石化、麥寮汽電、台塑、台化、南中石化、大連、長春人造樹脂、長春石油化學、、台塑重工、中塑油品、台塑旭、小松電子等15家公司、66家工廠;二是特指擁有年煉原油 2,500 萬公噸的煉油廠及台灣第六套輕油裂解廠(即此「六輕」名稱之由來)的台塑公司。

但無論哪一種定義,台化纖與麥寮汽電共生兩位原告所提出來的證據,基本上是以石化業,也就是輕油裂解為主的研究發表成果。詹順貴認為:「顯見原告只是莊秉潔的研究對象,並不構成刻意詆毀的條件。」

不過,台塑公司的委任律師陳怡妃卻說,「六輕」是計畫名稱,所以提告不必然是要「整個六輕的廠都來提告」,況且台化纖與麥寮汽電共生是六輕的「主要投資者」,自然有適格性。

● 莊秉潔之罪

檢視陳怡妃的答辯,其實很有趣。第一,不論是台化纖或是麥寮汽電共生,基本上都是「台塑公司」的投資項目,莊秉潔的研究,涵蓋所有台塑六輕的空氣污染物,也就是莊秉潔如果「真的有針對性」,那也是針對「整個六輕」,而非特定投資項目。

第二,若陳怡妃的邏輯成立,也就是誰有提告資格,與其投資項目多寡較有關係,那麼從台塑在其網站公佈的投資項目共45項來看,投資項目比例最高的,是台灣塑膠(13項)、其次是南亞塑膠(10項)。台化纖和麥寮汽電共生加起來不過8項,連南亞塑膠都敵不過。

但從整個台塑高層不遺餘力堅持提告來看,台塑真的非常堅持「因為是主要投資者所以有適格性」。到底主要投資在那裡?答案正是六輕4.64.7期擴建案。台化纖,是主要投資者

4.7期擴建案,雖然還沒有經過環評大會確認,但已在20111123日通過環保署專案小組審,按往例,這個案子六輕已經勝券在握。唯一的問題是,環評結論中要求,「空氣污染物、有害空氣污染物應先減量再投產」,第二個重點來了,環評委員還要求,增設HSBC廠的增量致癌風險,「應從既存風險中抵減,以具體降低健康風險」

於是,既存風險到底是什麼?誰說了算?是不是符合環保署每次在說的低於十的負六次方,就變得非常重要。

根據醫師錢建文指出,工業局在六輕投產的第六年,曾委託成大進行一份「雲林離島式基礎工業區環境與居民身體健康之暴露疾風險評估研究」,當時報告就發現廠區周邊六個國小的致癌風險都高於十的負六次方。麥寮、台西、四湖、口湖等鄉鎮,苯的致癌風險,也都高於十的負六次方。這份報告,一直到台大詹長權在98年提出報告時才公開,不意外的,詹老師的研究結論,也有相同結果。

光這兩份報告就已經顯示這裡沒有任何可增風險的空間。莊秉潔的研究,老實說,針對雲林地區的部分,只是再一次證實了當地沒有任何可增風險的空間。但是莊秉潔的研究殺傷力不在於此,他的研究殺傷力,在於原來任何新增的石化開發不只影響雲林、彰化,還會擴及全台!

就我看來,這是莊秉潔要被扼殺、打壓的真正原因。國光石化之所以引發全台共鳴,除了白海豚,關鍵原因就在於PM2.5對全台民眾的影響。誠如今天早上立委田秋堇的嗆聲:「如果莊秉潔的研究不對,馬英九幹嘛不蓋國光石化?有種就繼續蓋下去啊!」因此,只要去除掉這個影響全台的原因,把健康風險的問題侷限在雲林一帶,問題就變得很好解決。

● 創造一言堂

如何解決?長期以來,環保署試圖掌握「健康風險評估規範應該如何」的主導權,歷次相關的健康會議風險,一再挑戰台大兩位公衛學者詹長權以及吳焜裕的研究內容與方法。其挑戰方式,除了透過新聞稿指責兩位教授不出席會議(環保署挑人家要上課的時間),還強調「學術不是一言堂」,在多次的會議中,以專家對上專家的方式來反駁兩位教授的研究。

這樣的做法,基本上還可以視為「學術辯論」。然而,環保署請來的專家,是環委李俊璋,但李俊璋的身分不只於此,他還是台塑健康風險的顧問,同時也是從2009年起就接受台塑進行空氣污染健康風險評估的研究者。而在審查台塑相關案件期間,李俊璋未有迴避。據媒體報導,李俊璋與台塑約定,如果風險超過十的負五次方,台塑必須部分關廠,但李俊璋會不會做出不同於詹長權等人的報告?嗯,大家可以等著看。

李俊璋的問題是一層次。另一層次是健康風險評估技術規範,一直備受質疑,其中一個重點,在於環保署討論風險時,並不考慮「既存風險」,而是「開發的新風險能夠如何折抵」,而這與一般民眾的認知,大有出入。

在國光石化審查期間,我認為國光石化開發最大瓶頸,在於戰場太多(健康風險、經濟效益等等)、太新,言論百花齊放;一次專訪環保署長沈世宏時,他也對於「如何定義」這件事,展露無比的興趣。在我看來,如果,這一次的訴訟台塑能贏,意即強化了環署「可以決定健康風險評估怎麼做才叫專業」的權力。只要訴訟贏了,詹長權等人即便是世界公認的公衛專家也沒用。屆時不要說六輕四期擴建沒有問題,國光石化要重蓋,也是小事一樁。

● 法官也莫名

在今天的言詞辯論中,法官鄭昱仁並沒有正面回應適格性於否的問題,不過他講了非常經典的一句話:「莊秉潔當初的研究是針對國光石化,關六輕什麼事?現在跳出來告,這樣也是蠻奇怪的。」

聽到這句話,對不起,在肅穆的法庭上我忍不住大笑。法官的疑問不僅對照了民間團體質疑六輕提告是為了擴建案;也暴露了六輕無知提告而在實質問題無法應對的事實。

● 台塑不只侵害學術自由

法官今天問台塑:「被告究竟什麼行為造成原告的損害?」台塑代理律師陳怡妃答非所問:「莊秉潔接受採訪就對我們造成侵權行為。」原因是台塑一說再說的:「莊秉潔在媒體的發言,主張六輕興建以後罹癌率提高、甚至放在網路上公開讓大家瀏覽、且環保署已經證實莊的方法論沒有依據。」

從六輕提告以來,台塑不斷重複的就是這一段話。這段短短的發言,基本上非常混淆視聽,而且空洞。

混淆視聽,在於台塑認為莊秉潔損害名譽的最重要癥結,是莊秉潔的研究「經過散播」造成恐慌。但其言論並非莊秉潔本人散播,而是其他公民記者所為。詹順貴指出,在言論自由的保障上,只要屬公共性言論、是為了監督各種社會與政治活動,「都應受極大化保護。」

因此,台塑針對「散播一事」向莊秉潔老師求償,不但對象錯誤,也於法無據。如果台塑此案成立,限制的不只是學術研究自由,在大法官認定公民記者也受新聞自由保障的情況下,新聞自由也將被箝制。這也是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發展學系副教授廖本全,在上午記者會慷慨激昂強調的:如果台塑可以告贏莊秉潔,任何具有社會人格的媒體朋友就是下一個!」

● 法官:證據咧?

之所以空洞,在於提告者具有舉證責任,但台塑從提告至今,只是三言兩句就帶過。台塑代理律師陳怡妃不斷強調,莊秉潔的言論有諸多不實,包括莊指稱台塑有66根煙道檢測數據都是空的,「但台塑早把資料都給雲林縣環保局」;還有莊秉潔說用環保署的資料來進行模擬,「但我們問環署,環署說那是中興顧問工程公司,中興顧問工程公司說他們沒有」;以及「環保署說莊秉潔的模擬模式是自創的。」

根據最後一點,法官有很經典的質疑:「我問你的是『不實依據』是什麼。依據,不是你們說沒有就沒有,你說環保署說莊的模式是自創的,但證據卻是新聞稿。新聞稿是政府機關對外宣傳的工具,可以拿來當證據嗎?

莊秉潔老師今天澄清,他所引用的數據,是國家針對戴奧辛、重金屬的污染物建置的資料庫,這個資料庫,登載了全台工廠的排放資料,每個工廠都有編號以及工廠名稱,排放物的量也有明確數字。他在「沒有更動任何數字」的情況下,以獲得「台灣風險分析學會海報獎」的模式進行推估。

莊老師的說法,獲得法官認可。法官指出,「學者只要有研究,就可以提出來討論」。相反的,台塑以「莊秉潔宣稱有污染致死是毀損名譽」來提告,作為提告者,就必須提出相對的證據來證明建廠以來沒有污染、沒有污染致死的疑慮,「今天不是你們覺得他有瑕疵,就要換被告來負舉證責任。

法官裁定,台塑公司必須提出這些證據。台塑代理律師吳雨學和陳怡妃聞言支支吾吾,表示最快必須「兩個月」才能提出來。詹順貴質疑,台塑身為提告者,理應備妥所有資料,但台塑最後依然以「這是正常程序」為由,要在兩個月後才會提出證據。

說實在,不要說兩個月,台塑可能花十年都提不出來。就算提得出來,可不可信都是大問題。畢竟台塑的監測數據,不是時間太少、季節不對,就是隱瞞不報。其中更嚴重的,是政府單位根本無法掌握台塑所有的排放資料。而這些問題,都是環保署、雲林縣環保局、六輕相關開發案的環評委員,有時候,甚至是台塑六輕自己所坦承的。

● 台塑的漏洞百出

2008225日,六輕首度進行「六輕四期擴建計畫調報告」,六輕自己委託的顧問公司做出來的資料當然一切都很好。但環保署空保處卻指出,20079月到六輕核空排放量時,發現六輕在空廢部分認定標準與環署有很大差距。其中六輕少報元件洩漏的排放量,每年恐高達13噸,根本嚴重低估。空保處當時,這僅是六輕OL1廠(輕油裂解廠),其他廠恐怕回報也不確實。目前針對OL1廠已開出1百萬罰單。

200968號,台塑提出為期三年的健康風險評估計畫架構目前六輕有66座工廠、199個製程,台塑坦承「目前無法完全收集到六輕可能染物」雖然當時台塑表示,會將已掌握的染物,依世衛組織國際癌症研究署的致癌性分類,將有致癌可能性的列入健康風險評估名單,但台塑也強調,「在時間限制下」不可能針對每個排放源進行檢測,「將以質量跟排放係數推估」;再進一步收集致癌率與民眾就醫行為,3年後會依據整體風險計算的結果提出風險管理計畫。(光就這點來看,到底為什麼台塑可以推估,莊秉潔老師不能推估?)

2010127日,六輕首度提出健康風險初步調結果,在環保署舉辦會議。會中台塑的研究方法,就遭到台大公衛系教授焜裕質疑,其方法學的誤差可差到「10100倍」。中國醫藥大學健康風險管理系教授謝顯堂,以台塑評估的方式,未來評估結果恐怕難下結論,尤其是結論關係到業者利益。

2010817號,六輕連三場大火,雲林親依然拿台塑沒辦法。當時的建設處長、現今的副縣長施克和指出,六輕的監測機制不全面、不完整,要釐清因果相當困難。以2002315日落塵事件為例,雲林縣環保局因台塑海豐公用廠燃煤鍋爐裝置及監測狀況,發現未經核備,就自行停止粒狀物監測設施校正與記錄工作,因此依違反空氣染防治法處罰10萬元。但因落塵染時段, 六輕的染檢測設備「剛好」停止紀錄工作,使得縱使公權力介入、要六輕提供染數據,也得不到資料。

2010106日,台塑南亞廠大火後,立委田秋召開記者會,會中田秋堇批評,目前環署列管有毒物質僅259項,但歐盟卻有15千種,顯示台灣有毒物質清單根本不及格。

20101012日,是六輕第40次監督會議,也是該年連續大火後召開的第一次監督會議,台塑當時坦言,針對已經成為熱門議題的PM2.5,「因監測時間在夏季,影響較小、但還沒到東北季風盛季,未來懸浮微粒還可能增加。」

雲林縣環保局長陳世卿指出,地下水中的甲苯雖未超標,但已顯示開始染、空氣逸散物也有甲苯,目前六輕一年有1千多萬噸的毒化物,共19家工廠、生超過6千多萬噸化學品,目前台塑只監測空氣染物48,「但光環保局知道有問題的就有250多種!」

六輕監督委員會委員李錦地也認為六輕監測制度並不合理。「基本上要每天做!工廠每天、每小時都在動作,監測卻是一週或一個月,這不合理!」

201112日,環保署針對台塑大火舉辦工安事件環境影響調查報告,環委李育明指出,「台塑報告中自己說最大影響在東南方,空衍生性懸浮微粒實驗結果,卻說主要影響範圍集中在西南方台西外海,明顯矛盾。」此外,李育明也認為,他在該報告中完全看不見工安對環境造成哪些影響,又該如何因應,「明明有針對疑受染物進行採樣,也沒有在報告中彙整結果,只提出模擬實驗結果,檢討結論中的安全對策,竟然還是「管線材質品質提升」,絲毫不見環保精神。

以上幾篇(藍色為超連結),都是實際採訪的內容。台塑的謊言一戳就破,其污染事實,連沒有去聽環評的法官都說:「你們有沒有和當事人(台塑公司)討論過是不是要繼續提告?你們希望回復名譽,現在這樣作,對你們真的好嗎?」

● 執迷不悟繼續告

話都已經講這麼白。台塑還是堅持繼續告,而且在詹順貴要求縮短舉證時間、避免影響莊老師的正常生活,台塑還是堅持兩個月後才要提出來。

我記得當時法官在整個開庭過程中,曾問莊老師「有沒有任何要補充的?」莊老師沒有說任何一句話。但在法官問,「給台塑兩個月有沒有問題」時,他想了一下說:「可以在六月的第二或第三個星期前嗎?那時候要期末考。」莊老師說,他不想影響到學生的權益。

那是他在這冗長折磨裡的唯一一段話,而台塑,還是要繼續告呢。

● 兩分鐘就理解的真理

那一刻,我和同事阿雄忍不住笑了。笑裡是對莊老師的心疼。想起搭計程車前往台北地方法院時,計程車司機問:「妳要去開庭啊?」「不是我。我去採訪,要出庭的是中興大學一位教授,他被台塑告了。」

當時計程車停在總統府前的紅綠燈,正準備左轉往博愛路。短短兩分鐘的時間,我向駕駛大哥解釋:「總之就是去年國光石化興建時,這個教授提出研究報告,說六輕營運以後,造成附近居民罹癌率攀升。但在這之前,也有學者進行相關研究,不過六輕卻要告他,還要他賠四千萬!」

「四千萬!嘖,這些大企業就是拿錢砸人啦!誰不知道石化業會造成癌症啊?只是大家講不贏財團。像那個王家也是啊,都更那個有沒有,學生也被建商告,沒有理由啦,連拆都沒有理由,哪有小小一塊地圈起來說這個叫做都更,財團根本是想用告的,告到你不敢跟他吵啦!」

轉彎以後,台北地院到了。車費一百多塊,駕駛大哥說:「一百就好,加油捏。」笑著感謝他的心意。心想:連忙碌營生的計程車司機,花兩分鐘都能理解的荒謬,台塑憑什麼以為它會贏?

這場仗,我們要信心高昂地打下去。

留言

匿名表示…
莊老師真的用心,
下午要開庭,
早上還來上課(8點~10點)(我是該課學生),
且認真教學,
沒有把官司纏身的情緒帶到課堂上!

支持莊老師!
匿名表示…
謝謝您,借分享~
匿名表示…
謝謝您,借分享~
匿名表示…
覺得台塑好像也沒打算要告贏
只是想藉由費時耗神的官司纏得對手心力交瘁
畢竟我們一般人沒有廣大的律師團陪它瞎耗
法律竟成了大怪獸的整人工具
讓人有點悲哀
不知道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們這些小蝦米合法的給這個大怪獸一點教訓
匿名表示…
老師加油!!!
制裁黑心企業!!!
小p寫道…
台灣人悲哀的地方
就在於太少的人對於公眾事務用了多少的心下去
讓默默的少數人們跳出來發聲還惹得一身腥

部分新聞媒體對於這些事的態度
大概也當作花邊新聞一樣
炒炒氣氛過了就換
把監督的責任完全拋在一旁

只能說版主真是太有心了
對於你的統整能力給個讚
往後也繼續加油吧!
期待台灣的未來真的是掌握在人民自己的手中
而不是受少數財團及權勢人物玩弄
匿名表示…
胡慕情老師您好:

我是台灣大學政治所林子倫老師的研究室助理,馮瑜茜,台大政碩一的學生。

最近林老師受邀一計畫,
欲撰寫關於促進環保署與環保團體在環評過程溝通的文章,
這份文章最後將交至環保署,
因此我們想要盡量呈現公民與NGO等在與環保署對話溝通時,
真正面臨的各種問題與困難,並加以探討整理。


林老師素聞您有許多豐富深刻的第一手觀察與經驗,
故非常希望能邀請您接受我們的訪談,
藉以瞭解您在親身參與環境事務時所遇到的狀況及困難。


希望您能夠在百忙之中抽空半小時到一小時左右便可,
時間及地點我們都能配合,以您方便為主。
(我的email:r00322016@ntu.edu.tw)


期待您的答覆。
也非常謝謝您。
祝 安康

瑜茜 敬上
匿名表示…
謝謝你們所做的努力,才讓台灣的未來可以看見充滿著悅人的陽光活力和希望。知識份子應該多擔負一些社會責任,謝謝妳的努力,台灣有妳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