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顯示的是 2016的文章顯示全部
痕

Photo credit:Sinead 昨晚咖啡店寫稿,一因訪問認識的臉友貼了陳昇演唱會照片,驚覺今年壓根沒想到要聽大叔唱歌。忙或許是,又或是人,能陳昇十連發的她們流離各地,山的那頭,地球的另端,更可能的是始終不是鬧熱的人。貓照活活躍躍,偶有與人爭執或惱羞成怒,只有很近的人知曉,實際是一年比一年避人與寡言。轉速很慢,心跟腦都是。未能辨明是怠惰或來襲的物事過於複雜,惟清楚睡不好是確實的——酒肆在住屋底、路街旁不斷開張,夜夜都有不醒的人。人說著傷心的話,婚家、工作、江湖、性向,陌生路人的言語和我從事的媒體話題從…

Read more »
核災區食品開放的政治劇場

十多天的日本採訪結束,喘息,核災食品管制措施及福島周邊四縣食品是否開放的公聽會旋即舉行。聽聞國民黨要率眾抗議,提前一小時多抵達現場,會議還沒開始,「安樂之友會」號召來的民眾就已強衝大門,高喊「為什麼不能進去!」幾波衝撞後,警方找出盾牌,組成人牆,以利報名者入內開會,但衝突並未止息。 原在外鼓譟者入會場後,繼續嗆聲:「為何不許民眾參與?」這樣的提問,與部分立委如王育敏、高金素梅,質疑會議地點與資料公告時間過於匆促的「程序問題」,化為整場公聽會上午的主要議程。之後,在議員陳明義要求下,公聽會被改為座談會、討論內容不…

Read more »
從樂生大平台開始重建島嶼身世

電腦裡有些相簿,屬於不能整理、不能輕易點啟的分類, 2008年的12月3日,就歸類在這 。那天過後,1203成為一個比所有私人紀念日都難以忘卻的日子。前一天夜裡,上百名聲援者在樂生療養院守夜,隔日清晨陽光忒美,大夥集結在貞德舍前,手無寸鐵,高喊「要對話!不迫遷!」然數百名鎮暴警察只是踏上噴有「公義」與「家」的小路,領上怪手、電鋸、棍棒與盾牌, 鎮壓和驅離只想捍衛一群年邁的漢生病人原地居住的人 。殘酷過後,房舍被架上圍籬、被怪手鏟挖而傾塌、而消逝,但那天,被驅離的每個人一定都抬眼望了一眼穿透房舍的陽光,以至於,這八年來,…

Read more »
從核災區實測爭議看台灣不存在的公共對話

日前農委會與衛福部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報告,希望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當時農委會與衛福部雖強調絕無明確開放進程,會取得社會共識才進行,但旋即倉促舉辦公聽會,引發極大反彈。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表示,因應核災區食品開放問題,預計到日本核災五縣市進行測量,每縣市會找至少五個樣本,進行北中南東的樣品對照。在前往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12公里的富岡町一處休息站附近取得土壤樣本後,測得銫137濃度為每公斤81.756貝克,而陸續所測最高的數值,還曾飆破1900貝克。方儉認為,這可證明日本農田遭受汙染。 方儉…

Read more »
觀看的反轉-《翡翠之城》的飾演與直視

錯過台北電影節,我是在公共電視的紀錄觀點上看趙德胤的《挖玉石的人》。凌晨一點的重播,無燈客廳,液晶螢幕開著卻彷彿關閉——工人摸黑挖玉石,躲避查緝,為了保生,奇異的是,這反讓他們宛如鬼魅。工人的行徑逸軌於常人的知覺,整部紀錄片有光亮祭祀音聲吃食甚至災難,我的腦海卻只一片無盡闇黑。闐闇與徒勞相扣,濃縮著玉石場裡勞動者的一生。恍惚裡,直想叫電視裡的遊魂們別再挖掘,但趙德胤用一事故作為終局,慘忍的。 片裡趙德胤不特別擘出區塊探討龐大的結構問題,諸如毒品氾濫、軍人勒索、自然破壞。「生」字底下,結構會被真實的人化為淡薄的背…

Read more »
若我們從勞工回返成「人」

回溯與基隆這座港城攸關的記憶,盡是灰糊黯淡的影—— 市場邊沿山坡上我稱呼姑婆的原住民與她晚年賣豆漿饅頭的老兵丈夫,養一頭瘖啞的狗,住在潮濕而有蛇蟲爬行的老屋。港邊窄仄巷弄,夜裡酒吧燈亮,俗豔卻風韻猶存的老闆娘,多半獨坐倚靠斑駁的牆,偶與女性長輩談話。年長一點,聽聞已過世外公的風流韻事:他總是帶著三女兒說有事外出,實則去尋覓胭脂。他會將工頭的薪水花盡,在返家後拳打腳踢。而委託行櫥窗內曾有舶來品,是母親的追求者,一個長年海上晃蕩的男人帶回。母親曾被那亮麗吸引目光,但最後她們沒有在一起。海上多飄蕩,母親決定移轉至晴光…

Read more »
拒絕大雨的傾聽者——談亞歷塞維奇的寫作

在這個時代,記者的寫作,還有什麼可能與意義?如果,每個人都擁有發聲的能力,而傳播渠道已藉由科技的突破而擴張?這個問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似乎從未猶疑,她用一本又一本書,回應這個「記者貶值」的時代——記者的本質看似紀錄與發聲,但這一切的前提與基礎卻是「聆聽他者」。 一如多數讀者,第一次接觸亞歷塞維奇的作品,是《車諾比的悲鳴》。一次前往福島採訪災後重建,將書置放在行李箱內,旅程中卻難以讀進任何一個字——亞歷塞維奇太過貼近那些走過地獄的人,她摘錄遺孀、心理學家、父親、母親、小孩、軍人、教師、醫生、記者、攝影師…

Read more »
缺席的問號:當精神鑑定制度殘缺

2014年5月21日,由鄭捷犯下的台北捷運無差別殺人事件,共造成4人死亡、22人受傷。這並不是台灣第一起「無差別殺人案件」,但回顧近年來台灣發生的每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儘管都曾激起社會討論,卻沒有任一殺人犯,如鄭捷這般受到輿論全面式的關注,並極力要求法院對鄭捷求處死刑。 導致輿論如此「群情激憤」的原因在於:鄭捷外表看起來如此「正常」,不同於其他起無差別殺人案的嫌犯有吸毒習慣或是確診的精神疾患。這使得鄭捷犯案難以歸咎為一個清晰可辨的原因。且因鄭捷的辯護律師不斷主張鄭捷需再次進行精神鑑定,使得被害者家屬認為,辯方…

Read more »
寬宥的岔路:北捷案裏的道歉、平撫與司法歷程

邱木森趕赴醫院時,結縭多年的妻子,已成為一具冷屍。   「我真的沒辦法相信,整個人癱軟。隔天是我太太生日,我們都已經計劃好要去龜山島。不只龜山島,還有上海、日本、金門,我們還有好多地方要去,她卻再也去不成。」    ◎ 無怨無悔的結髮妻子   邱木森是高雄人,一九七一年七月一號舉家搬遷到台北。一九八〇年,邱木森甫退伍,到裕記成衣公司的整理部門就職。一九七〇年後,台灣紡織業起死回生、利潤當好,許多偏鄉女孩紛紛入城,邱木森因此結識了來自台東池上的潘碧珠。 一九八二年,福克蘭群島戰爭爆發,…

Read more »
無癒之傷:北捷殺人案的對話邊界

「那天,我跟爸爸剛從農會下班回家,我進廚房準備晚餐,他在客廳看電視。突然聽到爸爸問:『江子翠在哪?怎麼有殺人事件?』還記得自己當時回他:『就是曾有一個會計小姐被分屍那裡啊。』,下一秒,卻接到台北和平醫院打來的電話,問我們是不是張正翰的家人?說正翰到院時,就已經沒有生命跡象了……」   就著一盞微弱日光燈,張素密坐在客廳藤椅回憶她生命最痛的一天。是盛夏午後,說起話來她依舊微微顫抖。丈夫張振源在旁多半沈默,偶爾囁嚅欲吐言,話語卻似鯁在喉間,繞了幾回,又嚥下。   訪談那天,距離張正翰死亡已經過了整整兩年。夫…

Read more »
從「曾韋禎事件」看社群媒體守則

日前民進黨發動甲動,在爭議中強制通過仍有爭議的一例一休《勞動基準法》修正草案,民進黨立委林淑芬因對法案意見不同,於簽到後即離席。法案通過後,主跑國會線的自由時報記者曾韋禎卻於臉書貼文批評攻擊,並公開林淑芬未成年子女姓名,引發社會各界抨擊。曾韋禎隨後刪除該則貼文,並於臉書道歉,其長官邱燕玲公開在臉書貼文「譴責」,自由時報隔日也發聲明道歉。但因曾韋禎的謾罵行徑已非初犯,自由時報知情卻放任不理,道歉很難平息眾怒,要求「處理」曾韋禎,也成為輿論關注焦點。 面對外界要求自由時報處理曾韋禎的不適任,自由時報總編胡文輝說:「…

Read more »
政府土地利用邏輯不改 地方抗爭永無休止

圖片來源:林育嫺 為了消抵上週末全台遭受迫遷自救會重回凱道、並前往總統蔡英文家抗議的政治效應,中央部會做了許多「回應」,除內政部邀集記者茶敘說明擬定聽證程序的進度,總統府副秘書長姚人多更釋放「善意」,開放原在國慶前不開放的凱道路權,讓自救會可定點集會,同時也表達拜會部分自救會的意願。自救會後來從善如流,將陳抗拉回凱道,不失拉攏中央以抵抗地方濫權的意味,但依地方政府滿口「依法行政」的行為,加上內政部對制度修正的模糊內涵來看,反迫遷團體喊出的「零迫遷」口號,仍有漫長的路要走。 九月二十五日的反迫遷集結,主要動能…

Read more »
謝謝北市議員梁文傑為反迫遷行動添柴

一早起來,接到通報,說台北市議員梁文傑刪文了。刪什麼文?刪去他臉書上批評(其實他的文字根本不配用上這個字)日前我所採訪、製作,而後政大地政系徐世榮老師轉貼於臉書上,呼籲大家收看的台南鐵路地下化爭議報導。 梁文傑在臉書上的文字一修再修,但萬變不離其宗,也就是「直接挑明」這篇報導有「偏見」。梁文傑的「偏見」定義,源於他認定報導「有立場」。有立場其實並不打緊,戳刺到他的,是這立場直指了新潮流的施政錯誤,並揭露了民進黨在選前、選後,對於土地正義的立場並不一致。 從事記者十一…

Read more »